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汪曼: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幼儿园二分园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活动背景


妞妞特别崇拜爸爸,她的爸爸是中建三局的一名建筑师,在开展集体活动“了不起的人”的过程中,妞妞为大家分享了爸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故事。受到爸爸的影响,妞妞也对建筑“情有独钟”。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级成立了一批以她为首的“珞珈建筑队”,他们也想成为像妞妞爸爸那样了不起的建筑师。


这一次,“珞珈建筑队”的小小建筑师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他们计划建一个“最美小区”。


(一)游戏环境介绍


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材料”,种类多样的建构及辅助材料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根据空间布局需要,中一班的建构区以投放小型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为主,有不同形状的木质积木、不同类型的塑料玩具、奶粉罐、易拉罐、废纸盒、大小不一的牛皮卷纸筒等多种游戏材料。


除了有各式各样的游戏材料外,建构区的墙饰在建构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建构区的墙面不仅可以展示幼儿的优秀作品,还能呈现幼儿参与建构游戏、记录游戏过程、展示解决难题的办法以及分享经验的过程。


(二)幼儿的前期经验与游戏规则


幼儿的前期经验。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建构经验,掌握了架空、排列、组合、插接、镶嵌、表征(替代物)等建构方法。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同伴商量,共同确定游戏主题。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主动创设游戏情节,推动游戏进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建构的目的性有所增强,坚持性与建构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在幼儿心中,小区就是自己生活和居住的地方。4~5岁幼儿的社会生活开始从家庭延展到“家”周围。随着主题活动“我爱家乡”的深入开展,幼儿开始关注自己熟悉的地方,比如:小区里有美丽的绿植、漂亮的风景等,这让幼儿萌发了搭建小区的想法。幼儿已经仔细观察过自己居住的小区,同时,拍摄了一些小区的图片,这为幼儿的设计与搭建奠定好了前期经验。


教师预期。一是幼儿初步学会合理布局,大胆设计与搭建,能够按照计划与同伴一起合作搭建,遇到问题能自己尝试协商解决。二是幼儿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垒高、架空、延长、围合、平铺、拼插搭建“最美小区”。


游戏规则。一是安全规则:教师要提前将安全规则告知给幼儿。二是社会规则:游戏中最能体现的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遵守社会交往秩序,掌握社会交际能力。三是材料的收纳,幼儿要学会在游戏结束后将材料放回原位,培养幼儿良好的收纳习惯。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活动过程实录


(一)搭建没有门的“小区”


幼儿很开心地来到了建构区,他们拿了一些废纸盒和奶粉罐开始了搭建活动。很快,赛赛、言言、妞妞、辰辰、潼潼、格格六个幼儿就搭好了一个小房子。但是小房子的四周都是围墙。教师问道:“你们建的是什么呀?”妞妞说:“我们建的是‘小区’。”教师说:“你们好棒呀,这么快就建好了一个‘小区’,可是你们的‘小区’看起来进出很不方便呢。”“没有不方便啊,老师,你看我们可以跨进来”妞妞说完,小心翼翼地“跨”墙进去了。但是,她出来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更像一次“跨墙”历险记。“没有人会‘跨墙’进小区吧,这样好像很不方便。”教师提醒道。“那我们可以建一个门啊,这样就方便了。”格格说。就这样,一个关于“小区”的故事就开始了。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二)“小区”设施逐渐完善


大家都知道了“小区”没有门进出不方便,就同意了格格的提议来建一个门。很快,幼儿就拆了一面墙,建了一个电动门。格格拿来了一块正方形塑料玩具放在门口说:“进门要刷卡才行。”看到格格搭好的门,言言提议说:“我们可以在‘小区’门口铺一条路,这样大家就可以排队进‘小区’了。”听了他的提议,大家便开始行动起来,一人搬了一块积木,在门口铺了一条长路。


铺完路后,妞妞说:“我家小区门口是有喷泉的啊,再建一个喷泉吧。”她用积木、不同大小的牛皮卷纸筒在“小区”门口的左边建起了一个喷泉。辰辰说:“还有花呢。”说着,就在“小区”右边建了一个小花园,在小花园里种上了不同种类的花。他指着雪花片和彩色拼插塑料玩具对赛赛说:“你看这是种的花,底下的积木是土”。言言说:“那小区到了晚上都会亮灯啊。”于是,他专心地和姚姚一起将半圆形塑料玩具放到小区顶上充当五颜六色的灯。妞妞看着小区说:“老师,我住的小区里面还有儿童游乐场呢,我们还需要一个游乐场。”教师说:“这个想法很好啊,可以试一试。


可游乐场该怎么建呢?小区太小了,好像装不下儿童游乐场了,我们要把小区变大才能装下游乐场啊!于是,幼儿决定先画设计图,然后按照图纸来拼。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第二天,幼儿很开心地来到了昨天建好的“小区”,大家都想将“小区”变大一点,所以都拿着材料去建大的“小区”。可是,有的幼儿说要再变高一点就大了,有的说要建长一点才更大,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


于是,幼儿聚在一起商量,一致决定搭建长一点的“小区”,认为这样的“小区”可能会更稳固。确定好搭建方式后,幼儿的搭建过程也很顺利。很快,他们就重新搭建了一个大一点的“小区”。可怎样才能在里面设计一个儿童游乐场呢?然然说:“我来搭滑滑梯吧,游乐场里是有滑滑梯的。”佳佳说:“那我来做大树吧。游乐场是在树荫下的,可以用木块做两旁的大树。”教师说:“恩,绿色看起来更像树,可以看看什么材料比较合适。”然然走出教室,又走进来,喊道:“谁来帮我搬一下植物,用它来当树吧!”教师问:“你打算搬几盆植物呢?”佳佳说:“我记得我们家小区的游乐场是有4棵树的,树下面还有圆形的花台。”


佳佳从班级种植区搬来了植物,并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圆形的花台,把花盆放在了中间。就这样,包含“小区”大门、喷泉、花园、小路、绿化等元素的“小区”雏形就呈现出来了。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三)巧用室内外游戏场地


当临时搭建的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觉得有点像小区了,可是幼儿发现在“小区”里放了盆栽后,场地就变得太小了,而游乐场里的一些游乐设施又需要很大的空间,小小的建构区已经满足不了幼儿大大的创作欲望了,于是,幼儿就产生了去户外建构的想法。


为了支持幼儿的兴趣与想法,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大型户外单元炭烧积木及辅助材料。可是,最近的天气一直不太好,幼儿有了将材料搬往大礼堂进行搭建的想法。于是,幼儿将室内的建构作品延伸到大礼堂来继续搭建。


妞妞来到大礼堂,将高高的台子作为滑滑梯出发的位置,然然想到滑滑梯旁边一般会有安全地垫,于是决定把长纸条洒在地上当作安全地垫。教师问:“除了有安全地垫还有什么呢?”然然说:“还有攀爬架呢,可以一步一步爬上去。”说完,妞妞最先搬来了一个梯子,爬来爬去,吸引了许多小朋友来爬。她还在梯子面前增加了一个小房子,爬到房顶就可以在里面躲起来。


赛赛看到大家都在开心地爬梯子,也想过来尝试一下,这一试就遇到问题了,他不敢从上面下来,只好原路返回,满脸失落地站到旁边。大家决定帮助赛赛,在小房子的周边扶着,这样房子会更稳固。


历时3天,小区游乐场终于建成啦!游乐场非常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大家都排队游玩。格格爬到屋顶玩躲猫猫的游戏;安全地垫上佳佳正在表演着节目《加油鸭》;还有一些小朋友正在闯关过小格子。


直到回到教室,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赛赛说:“老师,我们可以邀请更多的人来我们的游乐场玩。”佳佳说:“我们可以把游乐场装饰得更漂亮。”妞妞说:“我们下次在游乐场里做一个肯德基吧,肚子饿了还可以去吃点好吃的。”显然,大家对游乐场还有更多的想法,而我们的游乐场并没有结束,期待幼儿有更多创意游戏。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三、活动特点与价值


(一)活动特点


有机整合室内外建构游戏。要想将室外建构游戏开展得更加丰富、有内容,那么我们就不能将室内建构游戏与室外建构游戏剥离。在室外进行建构活动的时候,其实可以借鉴室内建构经验,而在室外建构游戏中玩出来的新花样也可以带回到室内建构游戏里,因此,该活动巧妙地结合了室内外建构游戏,让游戏更加丰富。


室外问题室内解决。在室外进行建构游戏时,有时积木过于庞大,幼儿经常出现无法连接、不会围拢、找不到平衡等问题,有时一遍遍尝试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会把幼儿建构时的照片拍下来,让幼儿回到教室内对着照片观察、寻找问题,往往幼儿在看照片的时候会清楚地找到问题所在。


这个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幼儿对建构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带动更多的小朋友在室外和室内建构更加有难度的建筑。 


(二)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每次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会对当天或近期的活动进程进行总结,分享幼儿在建构后的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从“计划—实施—分享”到“再计划—改进—完善”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进的游戏过程大大地促进幼儿对同一事物的持续关注和连续探索,幼儿的专注性、独立性、合作性、坚持性得以发展。


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随着建构游戏的持续推进,幼儿发现没有对建构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就难以表征作品。于是,他们逐步学会从整体到细节来细致的观察事物。同时,他们也开始观察并推敲建构对象的形状、色彩、结构,观察搭建材料的特点,并基于建构对象的观察分析来选择建构材料,如:在观察了花和土的联系后,选择了五颜六色的雪花片玩具当作花朵,黄色的积木当作土;观察了攀爬架后,用梯子替代攀爬架……


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围合、对称、延长、叠高、模式、架空、套嵌等多项技能进行搭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建构技能,还初步感知并理解了建构游戏中观察与表征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游戏秩序,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游戏秩序是幼儿游戏需求是否能够被满足、能否拥有高质量游戏体验的关键要素。在活动中,幼儿是自主、自由的,与环境、同伴的关系是和谐、安全、愉悦的。和谐的游戏秩序,激发着他们要求变换场地搭建小区的探究热情。他们相互支持、鼓励与合作,充分调动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四、活动经验与反思


(一)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言语启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时,这就意味着游戏中会有更多的创意与机会。在这时,教师通常会采取请幼儿自主讨论、反思与适时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总体来说,幼儿在小组合作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的同时,也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协助幼儿做好游戏调整,满足幼儿意愿


在一个多月的活动中,幼儿从建构区搭建大门到在教室内搭建小区雏形;再到关注小区局部的搭建,增加“小区”游乐场的细节;最后,到室外场地大礼堂继续搭建。每一次变化,并不是对场地的随意更改、次数的简单重复、场景内容的简单增加、材料的随意选择,而是在空间布局、位置关系、场景比例、材料表征等方面不断识别、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不断尝试,及时满足幼儿的游戏意愿,推动游戏进一步开展。


(三)材料与场地支持不够充分


教师在室内场地和材料支持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室内场地上,建构区所需的场地是比较大的,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已经在室内建好的“小区”无法随意移动,这就导致“小区”与儿童游乐场的对接不畅。同时,在投放的材料中,缺少辅助装饰类材料,教师应多提供情境类材料,如:各种小动物、不同颜色的布等,让幼儿更好地发挥、创新,创建更多表征作品。

(文中所涉儿童姓名均为化名)

本文来源于《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2021年第14期(5月出版) 

          



~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10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实践探索】“最美小区”建构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