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十五年我国幼儿园男性专任教师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量的比重一直在1.5%~2.5%之间浮动。在女性主导的教育生态中,男教师数量匮乏一直是中西方幼教面临的共同问题。男性教师进入女性主导的幼儿教育职场环境,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幼教职场的男性幼儿教师必须面对幼儿教育是“女性的工作”及性别角色认同的问题,而且男性幼儿教师必须在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体质与幼教工作所需要的照顾幼儿的女性特质两者间做出平衡;尽管性别平衡在某些专业似乎朝向平等的方向改变,但幼儿教育中男性教师参与的领域却仍因为社会的陈旧观感、低薪资地位而未能扩大。
一、影响幼儿园男教师发展的因素
(一)多元因素影响下的职业选择
一是政策诱因。自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相继颁布。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出利好政策,如江苏省的“免费男幼师政策”、宁波象山县的定向培养政策等,积极吸引男性加入幼儿教师队伍,报考学前教育专业。除了相关政策方面的吸引以外,蓬勃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对幼儿教师的社会需求也与日俱增,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关注等也引起社会各界的省思,对幼儿园男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男性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利条件也影响着个人的专业选择。
二是个人及家庭因素。在专业选择前,一方面,个体对于专业选择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个人中考、高考成绩的判断,根据成绩做出选择;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性中多数是因为成绩一般,没有考上普高或成绩无法选择其他专业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该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多为备选项,是考试落选后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来自家人、老师等重要他人的建议,以此为依据做出最终的专业选择。在专业认知层面,多数访谈对象均表现出在学习该专业前对于其认识与了解十分有限。
(二)多元冲突的职场环境
在进入职场工作以后,作为职场环境中的“少数派”,男幼师身处其中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突,主要包括刻板印象的压力、人际关系冲突、家长信任冲突、个人发展冲突、专业认可冲突以及高强度工作状态与低薪资待遇之间的冲突。
一是刻板印象的压力。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中,男性以“工具性”导向为主,这种特质的发挥较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主动、主导、积极、进取、勇敢、独立、理性、果断、坚毅等形容男性的词汇,给人的印象是男性应当是阳刚的,具有情绪不显于外的特质;而女性是以“感情性”导向为主,这种特质较容易赢得人际关系。这种传统的对男、女性的刻板印象对于处于女性占主导的幼儿园职场环境中生存的男教师而言,背负着诸多的压力。
二是人际关系冲突。目前多数幼儿园中男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相对于多数的女性教师而言,男教师属于“少数派”。在女性占主导的环境中,如何融入环境、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男教师进入职场后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于性别间的差异,思考问题及应对方式存在明显不同,这也使得男教师在面对如何与女性同事相处方面呈现出无力感,并面临孤独感。
三是家长信任冲突。除了传统的对于性别职业角色的刻板印象之外,家长对男教师的信任也是男教师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家长积极肯定男教师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对男教师身上的男性特质诸如阳光、活力、坚强、刚毅、注重规矩、严厉等表示赞许,认可这些男性特质能够补足女性特质占主导的教育生态,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男性的性格特质无疑使幼儿园男教师受到家长的欢迎与认可,但与此同时,性别因素也为男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保育活动、生活照料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幼儿教师细心、耐心地关怀与呵护,就这一点而言,家长对男教师对幼儿的生活照料方面会产生疑虑与不信任。除此之外,也是因为性别的原因,家长对于性别隐私的关注也使得男教师面临尴尬境地。因此对于男教师而言,要赢得家长的信任需要比女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是个人发展冲突。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多数男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和定位多偏向于从事专职体育教学、电教、科学、管理或对外联络等方面的工作,较少从事幼儿生活照料、环境布置与材料整理工作。然而,现实的职场环境往往事与愿违。多数男教师认为当前的幼儿园管理者对男教师的培养缺乏规划,很多时候男教师就像“万金油”,经常需要去顶替各种各样的工作,使得其专业发展欠缺完整性与长期规划。除此之外,在专业学习、专业培训方面,其培养与培训内容及方式与女教师无异,这也使得男教师表示难以在专业学习中从其他的男性榜样教师中获得学习,汲取养分。这种无差异的学习使得男教师担心自己被女教师“同化”。
五是专业性认可冲突。整体而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认可度不高,对于幼儿教师“保姆”“孩子王”的刻板印象依旧存在。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师资标准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相对不高,幼儿园教师多数学历以大专为主,相对较低学历水平是外界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提出质疑的原因之一。而且,男教师虽希望能够专职从事体育教学,但与体育专业毕业的幼儿园男教师相比较,其专业性也受到质疑。另外,虽然男教师普遍强调与女教师相比自身具备优势,但撇开性别因素,其专业优势并未真正体现。
六是高强度工作状态与低薪资待遇冲突。在外人看来,幼儿园教师工作轻松。即使是男教师,在正式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之前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的认知亦不甚清晰,当进入实际的职场环境中,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无比繁杂的,一日生活照料、环境布置、资料文档整理等,无比繁重的工作使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被延长,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加班已是“标配”。与繁重的高强度工作形成对比的是幼儿教师低薪,整体行业的低薪状态使得年轻的新手教师承受着现实的经济压力,在这方面,男教师普遍反映,其现实经济压力比女教师更甚。
(三)“围城”之困——去与留的抉择
对于新手男幼儿教师而言,在面临以上诸多的问题与冲突后,在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时,是不忘初心继续留守,还是转换跑道另择他途,这是许多新手男幼师面临的抉择。因为身份制的缘由,有编制的男教师与没有编制的男教师呈现出不同的抉择。如果将编制视为一座围城,城里的在编教师想出去,而城外的非在编教师则是竭尽所能进入围城。对于有编制的男幼师而言,尽管同样面临着以上的种种问题与冲突,但是因为有编制保障,即使有诸多不满,他们中的大多数依旧选择继续留守,但在工作中依旧希望能够早日摆脱目前的带班状态,能够专职体育教学或行政管理。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尽管在编能够提供保障,但幼师的职业属性以及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其产生放弃编制,考虑其他职业选择的想法。对于目前尚未获得编制身份的男教师而言,考取编制皆为其近期职业目标的第一选择。编制如此重要的缘由皆因为两种不同身份所产生的“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如果未考上编制,非编的男幼师皆表示会选择转行,做出其他的职业抉择,另择他途。
二、幼儿园男教师生涯发展的省思
在最初的职业选择中,多数幼儿园男教师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工作状态认知有限,甚至普遍存在误解。社会需求、政策宣导、重要他人建议等综合影响使得男教师在知之甚少的懵懂中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继而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在进入幼儿园职场环境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家长、幼儿园管理层的博弈,繁杂的工作、低廉的薪资以及传统社会观念与刻板印象等给新手幼儿园男教师带来不可避免的压力,在这当中,有些是幼儿园教师普遍面对的问题,有些是性别的“原罪”。在去与留之间,男幼师面临着艰难抉择。
师范院校承担着职前培养的重任,幼儿师资培养院校应考虑性别差异,在职前培养模式中不能照搬以女性为主的课程设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设的培养幼儿园男教师针对性课程,发挥男幼师的性别优势;从幼儿园层面而言,在使用、管理男幼师过程中应考量性别差异,对于男幼师带班、生活照料等相关工作时间可适时减少,以体育与科学活动教学、教育技术设备应用等能够发挥男性特质的工作为主,扬长避短;从职后培训层面而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组建幼儿园男教师发展共同体。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一方面,能够予以分散在各自幼儿园的男幼师归属感与认同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结合男幼师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提供相互间分享、交流、学习的空间与机会。
本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掌握学前教育大咖的最新资讯吗?
想一键获取各种学前教育资料吗?
想近距离了解《当代学前教育》编辑部吗?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当代学前教育》交流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