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兰会:“利津游戏”创始人、山东省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
朋友,你见过幼儿和火鸡一起散步的悠然自得吗?你见过幼儿骑在马背上的优哉游哉吗?你见过幼儿看小鸡出壳的惊奇兴奋吗?你见过幼儿和乌龟赛跑的趣味十足吗?你见过幼儿因小兔死去而伤心泪流吗?……在美丽的黄河之滨,就有这样一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生态幼儿园——山东利津二幼。前来参观的省内外幼教同行,忍不住发出感叹:这不就是中国的华德福吗?这不就是中国的巴学园吗?
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中西方很多幼儿教育家的共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山川湖海都是活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尤其是儿童,他们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利津二幼利用各种渠道,多方引进各种珍稀动物,在幼儿园营造了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环境,幼儿园简直成了动物园。孩子们和动物零距离接触,其乐融融,动物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孩子们在认识动物、亲近动物的过程中培养了关爱品质,从而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一、孩子与动物和谐共处
“噢欧、噢欧”……清晨,孔雀清脆、嘹亮的叫声,开启了利津一幼孩子们和小动物开心快乐相处的一天。孔雀徐徐张开它五彩洒金的大尾巴,小马哒哒欢快的打着响鼻儿,驼驼晃着长长的脖子悠闲的散步……小动物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迎接着陆陆续续入园的孩子。
孩子们提着小动物们爱吃的青菜、绿草等食物,一路小跑奔向小动物们,给哒哒(小马)、驼驼(骆驼)的是青青的芦草,给小兔子的是鲜嫩嫩的青菜和萝卜,爱美的小姑娘还要跑到孔雀面前和它媲美……孩子们在小动物面前流连忘返,和小动物们说着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听懂的悄悄话。
动物们的一举一动备受孩子的关注,成了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小马哒哒什么时候生小马驹?鸽子妈妈孵出鸽子宝宝了吗?狐狸还是不停的转来转去吗?小猴子还是那么怕羞吗?驼驼的新毛长出来了吗?……千变万化的小动物们谜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和思维,牵引着他们去思考、去观察、去分析、去想方设法寻找答案。
二、多渠道充实动物资源
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利津一幼多渠道加强动物资源建设,引进多种动物,给幼儿创造饲养、观察、研究、探索的机会。同时,还大量购进了动物雕塑、动物标本,扩大幼儿的认知面。
(一)建设种类丰富的动物饲养角
一个好的饲养角,动物种类一定是丰富多样的。幼儿通过对多种动物生长和生命历程的观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利津一幼喂养了英国舍特兰马、骆驼、梅花鹿、狐狸、貉、猴子、山羊、兔子,孔雀、黑天鹅、火鸡、贵妃鸡、红腹锦鸡、赤麻鸭、翘鼻麻鸭、野鸭、白鹅、鹧鸪、鸽子等30余种动物。根据动物的生理、精神需求,借鉴英国的动物福利教育,幼儿园为动物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为小马盖了马厩,给骆驼搭建了草棚,帮鸽子设计了鸽子楼……并定期为它们做好防疫。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小马嘶鸣、猴子上树、兔子打洞、火鸡散步……在这里孩子看孔雀开屏习以为常,这里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缩影,让这些城里的孩子每天都能大饱眼福、大饱耳福、大饱手福、大饱口福。
(二)建成动物标本室
购进了幼儿园不宜饲养的老虎、狼、松鼠、獾、黄鼠狼、果子狸、蛇、苍鹭、老鹰、杜鹃、啄木鸟、翠鸟、画眉、黄鹂、八哥、乌鸦、鸳鸯、蝴蝶、蝗虫生活史、桑蚕生活史等动物标本,建成了专门的动物标本室。涉及鸟类、兽类、爬行类、昆虫类等,通过“每周推出一种动物标本”的形式,引导孩子在观察标本的基础上,结合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图片等,拓展孩子的认知范围。
(三)购进大量动物雕塑
将动物雕塑置于幼儿园角角落落,创设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动物环境。大门口一侧一字排开的十二生肖石雕,让孩子找到并认识了自己的属相;广场上的公鸡、海豚、猴子、老虎、蜗牛、米老鼠石凳,沙地上的母子袋鼠、骆驼,草坪上的仿真玻璃钢母子鹿、斑马、天鹅,青蛙、大象石雕,植物园里点缀于绿树红花丛中的梅花鹿一家、母子山羊、小猴、仙鹤等石雕动物,惟妙惟肖,个个都是精美的艺术品。自制的摇摇马、牛、虎等动物车,形象逼真的中华龙、青蛙、小猴、仙鹤等竹编动物,为幼儿园增添情趣的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休憩的好去处。
三、深入开展动物教育活动
幼儿天性喜爱动物,但对许多动物仅限于粗浅的认识,为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认识、了解动物,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动物教育活动。
(一)开展动物主题教育活动
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点等,选择合适的动物开展动物主题教育活动。小班幼儿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但他们往往关注不到动物的细微变化,因此选择了在生长过程中外形变化不大或模样可爱的小动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兔子、金鱼等。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选择的是易于喂养照料的鸡、鸽子等。大班幼儿观察能力逐步增强,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的是饲养照料过程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动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猴子、骆驼、马、羊、黑天鹅等。
动物主题教育活动遵循预设与生成灵活开展的原则。我园引进了一匹德保矮马,小马棕红色的绒毛、温顺的性情,立刻引起了全园孩子的关注。我们在全园为小马征集名字,根据孩子意愿全园共推选出了13个待选名字。通过论坛、网站向家长发布出去,家长和幼儿商议后将满意的名字投入“小马名字征集箱”。经过筛选斟酌,最终小四班的方案被选中,小马的名字定为“哒哒”,取小马走路“哒哒”的声音,符合小马活泼可爱的性格,且朗朗上口。随之,围绕“哒哒”,全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画马,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双休日亲子网上看有关马的电影,骑马、喂马、牵马、遛马、坐马车,唱《小马之歌》《我也骑马去巡逻》等歌曲,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皇家马车,孩子坐马车的感觉胜过坐宝马轿车的感觉。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小马哒哒的情感一步步加深,如今哒哒已成了准妈妈,全园正翘首期盼着小哒哒的降临。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及时捕捉幼儿对动物的兴趣点或争议点,深化主题探索活动。如在中一班小鸡主题开展过程中,萱萱提出的“圆圆的蛋宝宝怎么变成小鸡”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孩子的热烈讨论,兴趣点集中在了鸡蛋怎样变成小鸡的问题上。于是我们购进了家庭用孵化箱,让幼儿真实感受小鸡的生长过程。从把鸡蛋放入孵化箱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开始了观察记录的过程。他们自己设计了记录表格,每天都认真观察并记录鸡蛋的变化情况。二十多天过去了,蛋壳终于有了变化,“看,有一个蛋蛋裂了一条缝!”丹妮这样说,“我也看见了,我也看见了。”大家都争着说。突然,一只蛋壳裂开了,一只小鸡正在吃力的往外挣扎,鹅黄的绒毛湿漉漉的,好小,好可爱,孩子们欣喜若狂,在兴奋、激动、喜悦之中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很少见到这种活生生的接地气的场景了。孩子们终于知道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了。但是,孩子的另一个问题应然而生,孩子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争论不休,面红耳赤,大家都在思考中……随之,全园掀起了观看小鸡出壳的热潮。一名小班幼儿在观看过程中,脱口而出“小鸡破壳而出了!”,在真实的情境中调动、激发了孩子的原有认知经验。小鸡出生后,孩子们给小鸡取了“吉米”、“皇上”等自己喜爱的名字。孩子们边给小鸡喂食边说着朗朗上口的童谣“一把米,撒当院,我给小鸡来开饭,有粒米,打个转,躲到土里看不见”……在轮流给小鸡带食物、处理粪便、记录小鸡变化等过程中,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动物饲养活动
万物皆生命,呵护始于人。对幼儿来说,感受和了解生命是从真实具体的饲养活动开始的。参与饲养活动,能增进幼儿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能更真切的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和生命的存在,还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提升幼儿的服务能力。在动物面前孩子有了被需要的感觉,变得自信和强大。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给梅花鹿、小羊、鸵鸟喂青草,给鸽子喂粮食……在悉心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熟悉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怎样繁殖后代、怎样度过严冬酷暑等。比如:小马、鸵鸟不能吃太长的草料;小兔子除了吃萝卜白菜,还喜欢吃曲曲菜;兔妈妈撕毛是为即将降生的兔宝宝作窝;小动物会通过换毛抵御冷热不同的环境等。
我们捕捉饲养活动中偶发的教育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孩子们饲养了兔爸爸、兔妈妈和小白、小灰、小黑一家,从兔妈妈要生宝宝啦!”“兔宝宝吃的真香啊!”……孩子们观察兔妈妈撕毛、幼小的兔宝宝、喂兔宝宝吃萝卜,见证了兔宝宝的成长过程。就是曾给小朋友带来了那么多欢乐的兔子一家,在一个周末,却被跑进幼儿园里的流浪狗给咬死了,我们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郑重其事的向孩子们宣布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孩子们非常震惊也非常难过!纷纷谴责流浪狗的罪行。老师们敏锐察觉到了这个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带领孩子们开展了“兔子一家追思会”,老师们将昔日孩子们给小兔一家喂食,和小兔一家快乐游戏的照片、录像播放出来,联想到今天小兔一家的悲惨命运,孩子们纷纷流下了眼泪。正所谓: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追思活动就让孩子真真切切体验到了爱的情感,培养了孩子的情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对身边的常见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猕猴、天鹅、梅花鹿等动物刚来园时,孩子们发现猕猴老是躲在房子后面,天鹅长时间一动不动,梅花鹿则缩在棚子角落里,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小动物也会怕生,从而知道在接近它们时要安静并且动作要缓慢。饲养角里的狐狸、貉、猕猴等为什么要让专门的饲养员爷爷饲养呢?孩子们通过观察、查询知道它们是有攻击性的动物,与这些具有野性的动物相处时,不要近距离接触,这些动物喜欢的食物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培养了孩子尊重动物的意识,知道了与不同种类的动物相处的方式。随着饲养活动的深入,孩子们探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更加大胆自信,质疑能力获得了发展。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饲养活动尤其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为家长提供了很多关于小动物的书籍,亲子阅读小动物的故事。同时,倡议亲子进行家庭饲养,幼儿观察更仔细,所受的指导也更具个性化。鼓励幼儿在家饲养生命力比较强的、对环境要求比较低的金鱼、乌龟、小鸡、小兔等动物,让孩子和小动物朝夕相处,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在持续的饲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关爱品质,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家长也是我园动物课程的忠实拥护者,听到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里和小动物快乐玩耍的趣事,家长们感到非常有益,纷纷把自己家里饲养的巴西龟、小鸭子、啄木鸟、小兔子、蚕等小动物捐赠到幼儿园里,扩大了饲养数量,让更多孩子体验到了饲养的乐趣,增加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三)开展动物随机教育活动
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季节特点、环境变化等展开广泛的随机教育。一是开展动物生长追踪观察活动。孔雀生蛋,孵小宝宝,孔雀宝宝出生了,这些孩子们都通过视频、照片等进行跟踪观察。孔雀宝宝要从代养的人家回家了,全体幼儿在大门口列队,隆重迎接孔雀宝宝回家。场面是那样热烈,孩子们都想一睹为快。真是幼儿园无小事,处处有教育。从孔雀妈妈生蛋,到小孔雀出生,再到小孔雀长大,孩子们见证了孔雀宝宝的成长历程。
二是把动物请进幼儿园。牛年我们把农村的老黄牛、牛车及车把式请进幼儿园,坐牛车、骑黄牛,hapay牛year;虎年购进仿真华南虎,孩子们摸虎毛、拔虎牙,就连老虎屁股也不放过。我们还把老乡的小马驹请进幼儿园,让孩子亲眼目睹小马母子亲密无间的依恋关系。把农民的小毛驴请进幼儿园,让孩子们坐驴车,比较驴和马的异同,丰富了孩子的认知。
三是随机观察小动物。孩子对大自然的影响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墙角的小壁虎,雨前的蜻蜓,雨后的蜗牛、蚯蚓,树上的鸣蝉、天牛,花丛中的蝴蝶等,都成了孩子们观察、探索、发现的好素材。孩子看壁虎断尾自救、捉蜗牛、掘蚯蚓、拍蚂楞、捕蝴蝶、逮蚂蚱,不亦乐乎。捕蜻蜓时,还配着传统的儿歌“蚂楞蚂楞来,我给你穿花鞋”,在欢乐的嬉戏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体能的锻炼和知识的累积。
四是开展放归大自然活动。教育者应在孩子心中树立理性对待每一个弱小生命的意识。春季,孩子们从附近的池塘、小溪中捞来小蝌蚪进行饲养,观察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出后腿、前腿的,正当小蝌蚪逐渐变为小青蛙时,意外发生了,小蝌蚪接二连三的死去了。孩子们焦急不已,纷纷询问老师、家长,并积极上网查询原因,发现是因为蝌蚪长出四条腿后,由过去的用鳃呼吸,变成了用肺和皮肤呼吸,如果还一直呆在水里就会憋死。找出原因后,孩子们立即找来石头、玻璃球等东西放进了水里,这才挽救了小蝌蚪的生命。但接下来又遇到了难题,小青蛙长大后要吃害虫、保护庄稼,怎样才能让小青蛙回到属于他的世界中去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他们积极出谋划策,最终决定到大自然中放生。最后,所有小朋友一齐参与,郑重的把小蝌蚪放归了大自然—我们的植物园。
五是将观赏动物与古诗吟诵相结合。初夏,荷塘里蜻蜓立在荷叶上,孩子们就吟诵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野鸭、白鹅在水池中嬉水时,“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脱口而出。当成群的蜜蜂、蝴蝶飞舞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时,此情此景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的意境。这才是活生生的情景教育。
另外,日常生活环节中,我们还通过四步走加深幼儿对动物的深入了解。
一是通过饲养现场观察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二是通过网络搜集,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相关知识;
三是师幼、亲子共同阅读动物童话故事、成语等文学材料,如针对狐狸我们阅读了“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狼和狐狸”、“说葡萄酸的狐狸”、“狐狸与小鸟”等,围绕小猴子老师和孩子一起读故事《猴子捞月亮》《朝三暮四》,还有寒号鸟的故事等,丰富了幼儿的文学素养;
四是观看动物电影。我们广泛发动家长、教师参与,搜集了《白马飞飞》《导盲犬》《熊猫历险记》《小猪宝贝》《帝企鹅日记》《猴探长与大盗》《迁徙的鸟》《蝴蝶》等54部由真实动物出演的电影,建立了动物电影资料库,每周双休日推出一部动物电影,开展亲子观片活动;
五是开展“森林动物故事会”活动。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动物、标本、雕塑等资源,师幼改编了“没有牙齿的大老虎”“三只小猪”“森林动物运动会”“谁的本领大”等动物故事,孩子们通过讨论、讲解,以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境,在绘声绘色的肢体动作、语言的表演中,增进对动物特性的了解,提升了表演表达能力。
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动物与人休戚相关,关爱动物就是关爱自然界,关爱自然界最终也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开展动物教育活动,在幼儿心灵深处埋下善的种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将把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保护地球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观念融入现代幼儿教育之中,从幼儿开始,使“人类中心”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走向生态和谐的“万物共生共荣”新境界。
活动预告
7月25日20:00
赵兰会园长将在直播间为大家分享
儿童传统游戏的再现与创新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进群领福利~
关注利津游戏视频号
获取鲜活案例
点击下方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