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敏: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这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教学、家园共育、教师培训和研修的方式与方法。尽管教育部“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但是,为了与孩子们保持情感联络,丰富孩子们的宅家生活,做好疫情期间的家园沟通和家庭育儿支持,教师们发挥专业优势,精心挑选适合幼儿学习和家庭开展的资源,制作和加工音频视频,解答家长的育儿难题,传递着教师对每个幼儿、每个家庭的关爱。
于是,线上互动、查找资源、微信推送、活动剪辑、制作美篇、录制微课和微视频、抖音直播等成了疫期幼儿园教师每日生活和工作的常态。云见面会、云教研、云培训、云校园、云资源、云空间等一系列云端应用,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新平台,也对教师能力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在线学前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引领教师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是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之路和主动选择。
一、加快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2013年10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4年5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旨在规范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文件要求“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已强势渗透到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迎来了大变化大发展。然而,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仅在通识性知识领域中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也仅要求幼儿园园长要“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动中应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据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半数幼儿园教师表示缺乏搜索和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尤其在获取和处理网络中不易下载的视频等资源时力不从心;78%的幼儿园教师表明动画制作能力欠缺,已经影响到了日常教学;40%的幼儿园教师表示需要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流媒体视频的下载、播放和处理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园所实行的每日信息上报制度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制表、统计等办公技巧,这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钉钉、微信、抖音等各大平台闪现着幼儿园教师的身影,从资源搜索到有效推介、从视频录制到视频剪辑,都需要教师全面学习和突破。在一些网络评论和论坛中,经常看到教师抱怨“录视频录到一半,发现操作不对”“电脑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可见,教师如何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及应用,如何开发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并直观形象地向儿童展示,如何选择有效适宜的方式和方法并确保信息技术手段下在线师幼互动的高质量,如何整合多种平台资源提高家庭教育的精准服务和指导能力,均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以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阶段,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进行了部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2020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要求“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师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部署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正确认知信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快速学习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将成为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任务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构成因素也将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迁移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数字化交往能力、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字化发展的能力等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数字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必须敏锐地感知并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主动应对这场教育变革的挑战。
二、移动学习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专业领域,其基础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与扩展,教师对于教育的理念也在变化。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知识和个性多样的儿童,为了与这些新的知识和理念保持同步,教师在其专业生涯的发展全过程中都必须成为持续不断的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之中。
新时期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教师能自己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self-empowerment)和自我建构意识(self-construction),成为积极的教学实践者与教育改革的主体。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是当前国际教师专业化的潮流和趋势。自觉性表现在教师有权自己决定专业发展的方向,自己制订专业发展的规划,自主选择参加何种培训,自发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主要借助外在力量提升其专业知识,教师学习的方式通常包括参加短期研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参加研讨会、听专家讲座、观摩现场教学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性,而且很多时候受时空条件、培训人数等诸多限制。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丰富、自主、高效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通过移动学习迅速完成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国家、各省市、各院校以及各慕课平台、学术资源平台、出版社纷纷免费开放了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海量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师的线上学习和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传统的培训学习相比,移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移动学习技术的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学习工具是移动设备,这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了移动学习使得“人人、处处、时时”可学成为现实,相比其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更加灵活自主。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不再受制于时间与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在移动网络的覆盖下,通过移动学习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或者直接利用无线网络进行学习,而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活动。同时,移动学习更加适合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个性化。从实施效果来看,移动学习可以弥补传统培训的诸多不足,又能发挥网络资源共享和交互性的优势。
三、加快构建在线教师教育体系是学前教育应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开始书写中国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奋进之笔。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2020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校一律不得组织教师线下集中面授培训”;要求“开展在线教学培训,通过线上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所选用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国学前教育历经剧烈变革,在教师教育体系由原来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的多元化而导致目前学前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并存,加快推进新时代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紧急任务。我们应考虑的不仅仅是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或应变能力培养,而且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的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教师教育,使教师更好地应对未来发生的变化,实现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首先,要尽快配置必备的数字设备和信息化环境。教师教育信息化变革就是要积极运用移动设备、互联网、云平台和视频课堂等新技术,突破传统培训的时空局限,将传统的线下培训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的实时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培训供给的无缝衔接与补充,为教师提供一种更广阔、更便捷、更多元的学习途径和手段。尽管2014年“幼师国培”自开始实施网络研修以来,在天地网结合、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方面解决了阻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但是,相比于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学前教师教育无论是职前培养院校、在职培训机构还是幼儿园,仍然普遍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较为薄弱的状况,难以适应未来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学前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在线学前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有助于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僵化封闭的传统供给体系,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组织之间、层级之间、领域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关联、高效互黏、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共建、共享、共治教育公共服务新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立共享资源库将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获取学习资源、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积极构建以开放、融合、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服务平台,使教育内容、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实践实训等成为教师网络学习平台的共建共享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学前教师教育资源库。
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职教平台、学堂在线平台、超星尔雅云课堂平台、学银在线平台、智慧树网、蓝墨云班课平台、优学院平台陆续开放相关课程资源,各培养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均可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全国已经开发慕课约8200门,有约1.1亿社会学习者和高校学习者在学习,而且已有约4200万高校大学生完成所注册的慕课学习,获得认证。各省市也可以进一步依托名园、名师、骨干教师开发优质师资培训资源库,从区域层面将资源进行优质整合,将资源库所有内容开放共享。
再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有助于教师移动学习的在线培养和培训模式创新。要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慕课(MOOC)、教学微视频、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开放性教学资源,着力打造微课堂,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充分结合视频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效果,使教学内容趣味化,提高教学效果。网络课程的在线优势将彻底颠覆传统课堂课程的局限性,这种变革将改变传统的学习形态,对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组织方式、学习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策略等的重构,将推动教育快速变革发展。以“云+网+端”的一体化数字信息为支撑,使学习时空无限拓展,打破传统意义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既能解决传统教师培训中的覆盖面小、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又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协同通信网络、在线实时交流使讨论交流、反馈评价进一步便捷化,使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无限延展。无论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课程开发,还是培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信息技术都能渗透其各个环节,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相融合。
最后,应着力加大对特困地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将脱贫攻坚范围聚焦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明确提出“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育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促进贫困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努力办好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破解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问题,而且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育大数据,从多个层面对教学进行可视化分析,还能为更科学地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落后地区要坚定不移地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用”的原则,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
注:本文来源于学前论文导读
拓展阅读:
周洪宇:学前教育的两难选择与政策建议
刘 焱: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苏 婧:“两寻找、三研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赵兰会:利津游戏是学前教育的本质回归
程学琴:安吉游戏是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王振宇:幼儿教育应当回归到陈鹤琴
王海英: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
冯晓霞: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方法
华爱华:游戏是什么?
朱家雄:游戏与教学,老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