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专家之声 胡华: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 很多人一提课程,就会提要做好顶层设计,完成资源审议,还要组织架构……这就如同做饭一样,其实我们都会做饭,也可以按照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方式来做。但是如果我们非要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确保每一步都按照计划来进行,我们做出来的饭菜可能是程式化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用心创造出来的。 因此,在组织课程的时候,你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准 备得非常齐全,才能完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还是随心而动,让当下那一刻的美好瞬间发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选择。 01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必须得是“高大上”的, 而不是用感官和心灵去感受它,那么它只是一个“存在”。一旦你开始“凝视”它,它就穿过了你的心灵,才会变成宝 贵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如何定义?我选择了这个定义:与儿童真实生活相关联的资源都可称为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资源,是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物质、社会、文化、自然……生 活中的一切,大到社会问题,小到一片叶子、一朵花,抽象 的知识、经验……都可被视为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支架。它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基本上能 回答第一个问题:课程资源到底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而且那些无形的课程资 源才是最关键的精神性的存在。只有精神性的存在,才能够让课程资源展现出它应有的意义。我们需要于“有形” 中,抽象出那些“无形”。能从一个“有形”资源的背后看 到“无形”的关系,才是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02 课程资源到底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儿童与教师共同创造的结果? 很多园长特别辛苦。教师要选择一个课程资源,通 过要经过审议,要由园长来决定合不合适。可是,园长又 不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也不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不了 解今天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园长通过什么来判断教师 选择的课程资源的适宜性呢?作为园长的我深有体会:在和儿童打交道的时候,我的经验从来都不比教师多。这一点,我需要永远向教师 们学习。因此,应该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放开手里的那些标准、表格、尺子、会议……让教师多多和儿童们在一 起生活,完成资源的创造。 我的原则是,给教师充分的输出空间,以适当的频率输入。当对教师的输入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会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像一个盘根错节的根系。这些根系会 牢牢扎根在实践的大地上,汲取养分。因此,应该让教师们多输出,不要总想着给他们输入。 03 孩子们和教师们的表达中充满了真知灼见,他们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是非常丰富的。做教育,不能丢掉常识。 在幼儿园里,郁金香、泡桐花、树枝、小兔子、蓄水池 都能成为课程资源。 到了夏天,小池塘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重要资源。 孩子们很想知道小池塘能装多少水?小池塘里的石 头有多少块?小池塘有多大……于是他们用 1.25L的可 乐瓶子足足装了 154 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数出小池塘的 石头一共有376块;用手拉手的方式测量了小池塘的周长; 还知道了小池塘可以容纳所有四个小班的小朋友。比我们想象的空间要大得多。 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对周围环境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无形的东西可不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呢?比如父母的爱情故事。这个课程中的家长们也是心潮澎湃的,因 为他们觉得太美好了,重温了自己的爱情故事,然后又把这股力量传递给了孩子。 我们应当摒弃成人视角下对“课程资源”的界定, 概念化一些东西,要回到优师教研中去。儿童视角下的课程资源和成人视角下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成人更功利一些: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 用的。而儿童则是“万物皆备于我”,万物都可以为我所 用,每一个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资源”。 04 “生活化课程”中,课程资源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 的。处于中心位置的是“自我”,往外依次是“我与他 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关 系”是最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课程资源中最 丰富、最具有价值的活性物质。我们应该从关系的纬度来构建课程资源的新体系。 课程资源,并不直接构成经验与意义。如果没有关系,课程资源是“死资源”,它会安静地躺在资源库里,不被想起,也不会被使用。当关系的“安全岛”建立之后,儿童开始向外拓展, 自然中的现象、社会中的事件才能跳入他们的眼帘。构建关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生活化课程的核心目 标。而课程资源的作用在于激活关系。如果课程资源不能激活关系,那么,准备得再丰富, 也只是给孩子们看一看,孩子们都坐在那里,大脑被动 地接受。我认为,这个时候,资源一点价值都没有。它 只是被动地灌输到了孩子们的大脑中,而没有引起孩子 的兴趣,更不要说心灵的共振。 05 以一棵大树的学习为例。 即使是一棵树,也应该成为一棵有故事的树……每一个东西都有着它的历史。这棵树是怎么变成课程资源的呢?如果在知识导向的学习系统里,我们可能会带着孩子 们一起研究树叶、树冠、树、年轮、虹吸现象……孩子们被 动地听、被动地看,顶多是在学习年轮的时候去摸一摸。但是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学完可能就忘了。我们认为,任何学习都应该附着着情感来完成。我们会和孩子们讨论:这棵树是谁种的?它几岁了?这棵树下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关于这棵树,你还想了解什么?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想变成一棵怎样的树?…… 这两种学习,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第一个会不会感觉 有些喘不过气,而第二个“哗”一下,心灵就打开了。 儿童的学习只有加入情绪、情感,加入想象,才会伴随着生命体 验进入到大脑与心灵深处。因此,在关系的语境下,在儿童的视野中,一棵树才变成了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06 今天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跳出学前教育的视野,走到更宽广的视野里去。在开阔的视野中,我们才能重新定位学前教育在今天应该做什么。 有人说现代人面临的困境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无意义感。为什么会产生“无意义感”?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提出了一个“消失的附近”的观点。学前教育也是在构筑一个关系体系,把“消失的附近”建构出来。“课程资源”要为儿童的生活构建出一个有意义的“附近”。从物质上来说,课程资源就在附近;从精神上来说, 课程资源应呈现出一种紧密联结的“关系”。 “附近”是儿童重要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意义感的建构就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来的。 注:文章来源于《幼儿100:教师版》 2021年第6期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s_biz_ban="0" has-insert-preloading="1" data-index="0" data-origin_num="85" data-isban="0"> 推荐阅读: 01 华爱华:幼儿的游戏意愿与教师的介入意图 欧赛萍:幼儿游戏评价可视化的内涵与路径 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朱家雄:什么样的园长才是好园长? 黄小莲: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 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