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气温日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做好疾病的预防,保障孩子身体健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开展了“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对象为班级保育员,主要通过了解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方式,加强孩子在园生活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共同呵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其中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都是幼儿园高发的传染病。在培训的第一个环节,保健室向保育员们介绍了不同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 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咽痛、咳嗽。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A16型、埃可等)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主要症状:急性起病,早期多为低热,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和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和皮疹,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部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 疱疹性咽峡炎
#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食用或者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等方式。诺如病毒的传染速度快,传染几率高,成人和幼儿均会被传染。诺如病毒的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 流行性感冒
流行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
活动中,保育员们认真参与,做好笔记,积极主动学习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为幼儿的身心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通过本次学习,保育员对各类传染病的病源、主要症状、预防措施等都有了认识和了解。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知识,本次活动还通过应知应会抢答赛的方式,让保育员对秋冬季传染病预防运用于生活日常,并将继续秉承“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原则做好常规工作。
一条条处置流程和预防措施,考验保育员们对于突发传染病时的应急反应,巩固一日生活环节中卫生消毒操作流程,特别是发热、呕吐物处置流程,如遇传染病时能自如应对,对于各类传染病的症状做到了然于胸。
秋冬季传染病来势凶猛,除了预防、了解传染病的传播以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家园结合共同关注以下几方面:
1.做好卫生清洁工作:除了日常的消毒工作,自然通风可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因此日常中我们要做好通风、消毒工作,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多带孩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爸爸妈妈可通过亲子陪伴多带孩子做一些身体运动,如拍球、跑步等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同时日常外出做好自我防护,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重幼儿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通过饮食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
秋冬季是各种传统病的高发期,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家园携手共同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供稿编辑丨张新缘 颜徐佳
审核丨胡林芬 曹玉婷
终审丨姚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