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为了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儿童,使家庭成为孩子的第一课堂,近期,宝龙街道学前教育第一学区(以下简称“学区”)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福明教授面向学区辖属13所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开展《走出幼小衔接误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两场线上家长专题讲座。
专家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郑福明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社会与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首届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1 幼小衔接家长讲座
●走进父母大讲堂
主持人 吴婷婷园长
学区长 张素梅园长
2022年11月10日晚,为了解决大班家长们日益关心的幼小衔接问题,学区特邀华南师范大学郑福明教授带来《走出幼小衔接误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家长专题讲座。
在讲座开始前,宝龙街道第一学区学区长、龙岗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张素梅谈到:“随着孩子们升入大班,家长们开始非常关心幼小衔接的问题,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家长助力双向衔接。希望通过这场讲座,让家园共育达成共识,科学衔接,共同助力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专家引领,为家长赋能
郑教授从幼儿园入小学面临的三大转变开始,说明家长和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困惑。通过一句流传20多年的广告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揭示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偏差”:比如出现一些不科学的幼小衔接教材和读物;过早使用铅笔进行书画训练,可能导致幼儿握笔姿势错误;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景的机械做题学习等。
郑教授呼吁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教育,即“课本不是幼儿的生活,生活才是孩子的课本”。
小贴士
根据教育部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
1.幼儿园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小学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3.“零起点不等于零基础和零准备”。
我们可以为孩子奠定什么基础?做好什么准备?郑教授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回答了这些问题,深入浅出地让家长们懂得科学衔接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幼小衔接。
1.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含自理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家庭中人际交往和交流锻炼口头语言能力。以自然识字法,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感受常见的汉字,发展书面语言能力。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幼儿老师会借助操作材料,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培养幼儿数概念和数学思维。
4.发展体育活动的兴趣与能力。以有趣有序、符合孩子特点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运动。
最后,郑教授强调“学前教育不只是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也应该为孩子一生的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小贴士
建议一:不要盲目跟风,无意间伤害孩子的成长。
建议二:多给孩子适宜的锻炼机会,激发幼儿自信。
建议三:教育就是有效陪伴。多抽时间和孩子积极交流。
02《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
家长讲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讲座开始,郑教授通过近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说明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树的成长”隐喻“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启发家长思考幼儿发展中显性变化固然重要,但养成良好习惯等隐形成长是更为根本的方面。
在讲座中,郑教授从“什么是习惯”“习惯是怎么养成的”“要培养孩子哪些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习惯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形成,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规则,积极引导;树立榜样,言传身教”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然后,从五个方面展开说明幼儿要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爱好运动的习惯
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自立的行为习惯
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阅读与表达的习惯
郑教授通过要点阐述、案例讲述、方法说明等进行深入讲解,使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掌握科学实用的具体方法。
最后,郑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理念升华“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03家长收获感言
两场精彩的讲座,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思想上的指引,收获满满!
滑动查看更多
编辑丨赵宇萱、杜亚君
审核丨吴婷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