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家庭养育环境中,亲子互动作为过程性因素细微而持续地影响着婴幼儿发展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研究表明,在保证父母发挥养育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祖辈的适度参与无论对儿童心理健康还是行为问题都有着积极影响,〔1〕而两代家长共同养育关系中的教养冲突对儿童发展起着消极作用。〔2〕

本研究从家庭微观互动视角切入,通过对我国共同养育家庭中亲子互动与祖孙互动的质量评估,对比两代家长的共性与差异、优势与不足,进而为推进双方在养育观念与行为上达成一致,最终为婴幼儿营造和谐一致且高质量的家庭养育环境提供建议。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我国东、中部两个城市的城区和乡村共招募50个共同养育家庭的婴幼儿及其两代家长各1名,共100名家长参与研究。其中,父辈的平均年龄为31.00岁(SD=4.445,最小值22,最大值39),祖辈的平均年龄为56.96岁(SD=5.602,最小值47,最大值7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婴幼儿家庭养育互动质量评估量表》(Parenting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Checklist of Observations Linked to Outcomes, PICCOLO)分别对50个婴幼儿共同养育家庭的亲子互动和祖孙互动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适用于评估10—47月龄婴幼儿与养育者的互动。该量表共29个项目,分为情感、回应、鼓励和指导4个领域,除指导领域包含8个项目以外,其他3个领域均包含7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三级计分制:“无表现”计0分,“很少表现”计1分,“频繁、清楚表现”计2分。该量表通过计算各领域得分及量表总分来呈现互动质量。原量表信效度良好,评分者间相关性为0.77,总克朗巴哈系数为0.91。〔3〕我国也有学者应用该量表,结果均显示具有较高信效度水平。〔4,5〕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为提升数据收集的质量与效率,本研究中的亲子互动与祖孙互动视频的采集在“3个盒子任务”场景下进行。该任务借助绘本、积木、角色游戏三种类型的玩教具展开,每类材料因婴幼儿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家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的互动安排在不同时段进行,互动前每个亲子对和祖孙对会得到3个盒子,家长就盒子里的材料与婴幼儿展开互动,并决定是否及何时变换盒子、何时及多大程度上引导婴幼儿,研究者全程不参与。

本研究由4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担任评估员,分别对50个共同养育家庭的亲子互动和祖孙互动过程进行视频拍摄和质量评估。所有评估员在正式评估之前均接受了严格的理论培训与视频预评估培训。正式评估时,4名评估员分为两组,组内2名评估员先分别对同一视频进行独立观察与评估,然后对双方得分不一致的项目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本研究中,两组评估员的肯德尔W系数均大于0.81。

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总体比较


由表2可见,我国共同养育家庭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的整体互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得分。从常模看,父辈的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祖辈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二)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人口学因素比较


1.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城乡比较

城市共同养育家庭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得分与农村共同养育家庭中的对应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城市家庭得分高于农村家庭得分(45.40分>39.29分,t=4.038,p=0.000,p<0.001)。此外,城市家庭中父辈与婴幼儿互动得分与祖辈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得分(p=0.001,p<0.01),而乡村两代家长与婴幼儿的互动得分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与乡村共同养育家庭相比,城市共同养育家庭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得分的差异更大。

2.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各年龄段比较


三个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的总体互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4.402,p=0.015,p<0.05),且2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互动得分显著高于1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p=0.004,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1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和2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父辈与婴幼儿互动得分与祖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得分(p=0.032,p<0.05;p=0.002,p<0.01),而3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常模看,我国两代家长与1岁年龄段、3岁年龄段婴幼儿互动的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而与2岁年龄段婴幼儿的互动得分分别处于高水平(父辈)和中等水平(祖辈)。

3.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学历层次比较


不同学历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8.770,p=0.000,p<0.001)。研究生学历家长与婴幼儿的互动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家长的相应得分(p=0.030,p<0.05;p=0.022,p<0.05;p=0.000,p<0.001),大专学历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p=0.032,p<0.05;p=0.000,p<0.001),但研究生学历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与本科学历家长差异不显著,本科学历家长的得分和大专学历家长差异也不显著。此外,家长学历和其与婴幼儿互动得分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528,p=0.000,p<0.001),即随着学历增高,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也相应逐渐提升(38.60分<42.85分<43.29分<47.72分<49.32分)。而且,两代家长的学历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590,p=0.000,p<0.001),父辈学历整体显著高于祖辈学历(父辈5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而祖辈64%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可见,学历层次影响了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相应得分更高。


(三)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分领域比较


由表3可见,共同养育家庭中两代家长在4个互动领域上的项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一致,均为:回应>情感>鼓励>指导。另外,两代家长除了在情感领域的互动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外,在其他3个互动领域,父辈得分均显著高于祖辈得分。这说明,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长项与不足有共性,但父辈在敏感回应、鼓励自主和有效指导上优于祖辈。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四)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各项目比较


1.情感领域各项目两代家长得分比较

由表4可见,在情感领域的所有项目上,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在“身体上靠近孩子”“展现情感上的温暖”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赞美孩子”“对孩子使用积极表达”项目上得分较低。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2.回应领域各项目两代家长得分比较

由表5可见,在“改变节奏或活动以满足孩子兴趣或需求”“顺应孩子尝试做的事”“回应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说话或发声时看着孩子”“回复孩子的言语或声音”5个项目上,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得分,且两代家长均在“关注孩子所做的事情”“回应孩子的情绪”“回复孩子的言语或声音”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改变节奏或活动以满足孩子兴趣或需求”和“对孩子活动或兴趣点的变化保持灵活性”项目上得分较低。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3.鼓励领域各项目两代家长得分比较

由表6可见,仅在“提供建议以帮助孩子”项目上,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得分,且两代家长均在“鼓励孩子操作玩具”和“支持孩子做出选择”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提出建议后等待孩子回应”和“提供建议以帮助孩子”项目上得分较低。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4.指导领域各项目两代家长得分比较

由表7可见,在“向孩子解释某些事情的原因”“建议开展活动来延伸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重复或扩展孩子的言语或声音”“与孩子讨论物体的特征”“向孩子询问信息”5个项目上,父辈得分显著高于祖辈,且两代家长均在“为孩子标记物品或动作”“向孩子询问信息”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向孩子解释某些事物的原因”和“按一系列步骤进行活动”项目上得分较低。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一)共同养育家庭亲子互动质量较高,祖孙互动质量中等,总体代际差异大


本研究发现,在游戏或阅读情境下,我国共同养育家庭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的质量较高,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或中等水平,且父辈与婴幼儿互动的质量显著优于祖辈。另外,与农村家庭相比,城市家庭两代家长与婴幼儿互动质量差异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家长群体的学历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证实,家长学历层次和经济压力可以显著预测其与婴幼儿的互动行为。〔6〕本研究中两代家长之间学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学历与其互动质量存在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断学历差异是导致互动质量差异的因素之一。

其次,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一系列的生活转变或生命事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它们发生在个体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7〕本研究中父辈均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生活在网络媒体迅速扩张的当代,因此在亲子互动中父辈不仅践行着传统养育理念,还能够采纳现代育儿理念和做法。而祖辈均出生在改革开放前,传统文化对其个人养育信念及习惯影响较深,在社会转型期虽然多少受到多媒体信息的影响,但学习和接纳现代育儿理念的积极性不高,更多地采用传统育儿方式,强调婴幼儿对家长意志的顺从,很少主动顺应和支持婴幼儿自主发展。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二)共同养育家庭敏感性回应较好,发展性指导欠缺,分领域代际差异大


敏感性回应是家长与婴幼儿高质量互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利于形成安全且信任的依恋关系,也利于家长准确洞察婴幼儿的各种需求并给予支持。而发展性指导能为婴幼儿营造一种语言和认知刺激的环境,增进其对周边世界的了解,支持其解决问题并学会用语言交流等。因此,互动中,家长不仅要“退位”观察,并回应婴幼儿的需求,而且要适时地“平行”或“进位”,对婴幼儿的探索与学习予以支持。本研究发现,两代家长均能较好地敏感回应婴幼儿,但指导婴幼儿发展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相较于父辈,祖辈的回应时机和程度并不适宜,一方面表现为倾向于频繁“牵引”婴幼儿,干扰到婴幼儿自主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当婴幼儿需要鼓励和指导时,又忽略了回应机会。这主要是因为祖辈在与婴幼儿互动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和反思,较少考虑婴幼儿的心理状态与活动节奏,互动缺乏同步性。

其次,两代家长的发展性指导均较弱是缘于父辈在与婴幼儿共同游戏时更加注重其自主探索,较少对其活动进行发展性指导;而祖辈虽然引导婴幼儿频次较多,但指导能力有限,缺乏有效性。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三)两代家长均重视建立依恋关系,但鼓励自主性的程度不同


本研究发现,两代家长都能主动增进与婴幼儿的情感,并积极与婴幼儿建立依恋关系,但借助口头语言向婴幼儿表达热情与亲近感的能力还需提高。但是,两者在鼓励和支持婴幼儿自主探索上有明显不同,祖辈更少通过提供建议帮助幼儿。这是由于两代家长养育观存在差异,当婴幼儿自发活动时,父辈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但祖辈过分关注结果,在婴幼儿遇到困难时,很少耐心等待,也较少提供建议,而是直接代替婴幼儿解决困难。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一)父辈积极与祖辈沟通,形成两代养育合力


祖辈愿意主动与婴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而且祖辈参与共同养育更利于父母与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8〕相反,两代家长频繁的养育冲突和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则不利于婴幼儿朝着理想状态发展。〔9〕

因此,首先,父辈要肯定祖辈在教养婴幼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尊重祖辈的辛勤付出,并认可其对婴幼儿的“爱”,基于此与祖辈建立和睦融洽的共同养育关系。其次,针对祖辈在养育中出现的问题,如对婴幼儿的游戏进行不适当的干预,忽视婴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等,父辈要积极地与祖辈沟通,帮助祖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同时,父辈也应向祖辈示范如何尊重婴幼儿的自主性,如何对婴幼儿的发展进行引导,何时指导婴幼儿游戏以及何时退出指导,帮助祖辈获得育儿新技能,最终形成养育合力。此外,父辈也要明确自身的养育主责,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婴幼儿,并加强对高质量互动策略的学习。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二)祖辈主动更新养育观念,增强有效互动能力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文化模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后喻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文化类型。在前喻文化模式下,父辈向祖辈学习人生经验和养育经验;而在后喻文化模式下,祖辈则要积极向父辈学习。在婴幼儿养育上,祖辈虽然作为“过来人”经验丰富,但观念相对陈旧,很难适应新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为此,祖辈要加强学习,更新儿童观,要相信自己有适应社会变迁的学习能力,在父辈帮助下通过阅读育儿书籍、浏览育儿网站、聆听育儿讲座、参加社区养育小组活动等方式,掌握高质量互动策略,提升祖孙有效互动的能力。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三)社区要聚焦养育指导短板,支持家长进行回应性互动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中明确了“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的养育照护核心策略。〔10〕但在实际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养育支持时,卫生健康部门重点关注的是健康、营养和安全三大方面,而在支持家长给予婴幼儿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上则力有不逮。

因此,依托社区(村)开展家庭养育支持服务时,应聚焦养育指导服务的短板,致力于对家长回应性互动的指导与干预。一方面,建立婴幼儿驿站或亲子活动室等指导场所,由高校研究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护人员和托育机构专业人员指导家长学习回应性互动;另一方面,对确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入户指导,帮助家长在互动上扬长补短。

参考文献:

〔1〕岳坤.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状况调查〔J〕.少年儿童研究,2018(1):3-20.

〔2〕李维.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环境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3〕ROGGMAN L A,COOK G A,INNOCENTI M S,et al. Parenting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Checklist of observations linked to outcomes (PICCOLO) user’s guide〔M〕.Baltimore,MD:Brookes Publishing,2013:45-65.

〔4〕李雪莹.母亲教养知识、亲子互动质量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丁骞,宋占美,袁小龙.农村婴幼儿家庭亲子互动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90个家庭的观察评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1-6.

〔6〕SHAFFER A,OBRADOVI? J.Unique contribution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redicting the quality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behavior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17,31(2):150-159.

〔7〕格伦·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M〕.田禾,马春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428.

〔8〕邝贝贝,彭申立,柯竞怡,等.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共心力对婴儿气质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20(9):48-57.

〔9〕徐彤.祖辈-父辈共同养育条件下儿童入学准备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1.

〔10〕邵洁,童梅玲,张悦,等.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9):1063-1067.




图文编辑/张冰冰

图片/网络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2年第5期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共同养育家庭中成人与婴幼儿互动质量的代际比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