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11月26日—27日,西湖区部分教师参加了杭州市“游戏的一百种对话”研修活动,我们在专家的观点报告、同行的经验交流、团队的智慧碰撞中顿悟。

与同行对话:感受百种对话的温暖支持


在“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对话在游戏中的运用” 四个版块中,我们聆听了12个来自各区县的“游戏对话”案例。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西湖区枫华府第学前教育集团王赛燕在表演游戏版块分享了《让舞台表演灵动起来—以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谈大班表演游戏的支持策略》,针对孩子在游戏时出现的“谁来演?怎么演?怎么演更生动”等问题,分析原因,对诊下药,梳理出“空间规划、材料增设、音乐烘托、绘画梳理剧本”等导引策略提升孩子的表演能力。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

导引基于欣赏、尊重。“等待、后退、忍住”的背后是教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也是对幼儿游戏的隐性支持。

导引视角可以更多维。不仅关注幼儿的游戏技能,也关注幼儿的游戏主题、游戏构想、情绪情感、学习品质等。

导引抓住游戏的核心要素。侧重运动的自主游戏更关注运动品质、运动能力的导引;角色游戏更关注表征行为,如角色意识、替代行为、角色认知的导引;建构游戏更关注构造行为,如建构行为、替代行为、建构技能、建构作品的导引;表演游戏更关注表演兴趣、表演能力的导引等。

与自已对话:感受团队碰撞的思维火花

钱塘春晓幼儿园、红缨幼儿园分别分享了“微记录导引策略”与“师幼对话策略”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各区县教研员的引领下,分组开展头脑风暴。我们区重点围绕“微记录导引策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反思,在观点碰撞中进一步厘清导引理念,积累导引策略。在最后一天的研讨汇报中,北山幼儿园的张瑜老师代表西湖区团队进行了观点分享。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

教师导引退位于幼儿之后。用视频、照片、文字、图画等方式还原幼儿的游戏场景和过程,读懂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的,玩得怎么样,再做出回应,可能才是孩子需要的导引。

幼儿、教师、家长应成为游戏共同体。家长倾听孩子口述的游戏故事,进行游戏日记记录,不仅能让家长见证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更能让家长认同游戏在孩子童年生活中的重大价值,从而协助支持。

辩证地看待幼儿的图画再现式记录。图画再现式记录可引发孩子自我反思、自我计划、自我导引。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厘清幼儿记录的价值:记录玩法是为了分享经验、记录计划是为了明确游戏构想、记录心情是为了体验积极的情感。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


与专家对话:感受案例背后的深度辨析

本次研修,杭州市教研室邀请了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进行专题报告《基于有效观察的游戏指导策略》,董教授用大量鲜活的游戏案例强调有效指导有赖于有效观察和专业的解读分析,并基于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存在的共性问题,分享了游戏指导的一般策略和注意事项。视频中夹杏仁孩子的一声叹息、一个呵欠,引发我们反思:我们真得关注孩子的需要与兴趣了吗?“麻绳秋千、交通关卡”等视频案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儿童是主动发展的个体,是有能力的个体。

活动最后,西湖区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沈颖洁对此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用“精心准备、精致表述、精彩观点”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各区县的经验交流,并进一步帮助我们梳理导引策略,强调导引的依据来源于指南、儿童的发展和不同游戏的核心经验;强调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游戏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中我们要渗透游戏精神。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

重塑儿童观:坚信每个儿童都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只是他们速度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兴趣不同。因此,我们要依循“幼儿游戏在前,教师导引在后”的原则,用宽容的胸怀,接纳的心态,认同幼儿的游戏行为,把游戏的权利真正还给幼儿。

提高专业性:走进幼儿的游戏需要我们专业素养的积淀。“观察-判断-记录-分析-导引”,需要我们通晓幼儿的一般发展规律与游戏发展特点,结合指南、幼儿心理年龄特点、教育理论游戏理论、幼儿成长背景、幼儿的课程经验和生活经验等进行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材料的隐性推动、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参与式介入(平行式、交叉式、垂直式)、分享讨论(游戏前的计划、过程中的商讨、游戏后的分享)等方式进行有效指导。

与儿童对话:感受游戏导引的基本原则

请让我生长得像我,

并请了解,为什么我希望生长得像我,

不是妈妈认识的我,

亦非爸爸所希望的我,

或是老师认为应该如此的我。

请试着了解和帮助我,让我生长得就像我。

——安特斯 《儿童的权利》

游戏中的孩子们说,他们期待每一次游戏的构想与探究都能得到我们的真心理解、耐心倾听与默默支持;他们的每一次游戏活动都能拥有尽兴的时间而不会被我们的“好心”所打断。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

游戏导引要以幼儿自身需要为依据,不以牺牲“自主性、游戏性”为代价,不是我们试图强加给孩子的那个“希望”,更不是要按我们的方式“塑造”我们所期望的“游戏”。

我们能否:

由“急不可耐”的惯进导引逐渐学会先“悠然静心”的观察;

由“诊断缺失”的盲进导引逐渐先尝试“专业理性”的分析;

由“立竿见影”的激进导引逐渐转化为“历久弥新”的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研修现场】聆听 碰撞 顿悟 ——记杭州市“游戏中的一百种对话”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