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尔的机会给孩子们欣赏了皮影戏孩子们对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布后面的皮影呢?因为有光;因为幕布是纱布做的,很薄;因为皮影有影子……我们觉得皮影戏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教育价值,适合在大班的表俺区创设皮影剧场。这一决定收到了孩子们的欢迎。那么皮影表演需要什么呢?通过孩子们的观看皮影观察和发现,我们觉得皮影表演需要以下这些材料?于是PVC管变成了皮影架子,我们还准备了成品皮影和手电筒。就这样1.0版本的“光影剧场”应运而生。
准备就绪,孩子们便在表演区里自主探究起来。发现手电筒只能照哪些小东西的影子,而且幕布上有一个刺眼的光,很不舒服。最后发现皮影灯照出来的光效果最清楚,最舒服。
孩子们还通过尝试,发现皮影真的和光有关,并且光源的大小和光的强弱都会影响到皮影的效果。这不,孩子们发现我们的走廊太明亮了,皮影效果不明显,怎么办?换一个更亮的灯;;用布把走廊遮起来在幼儿的提示下2.0版本的“光影剧场”更换了窗帘,升级了皮影灯的功率。
探索一:皮影怎么做
孩子们在摆弄了几天的皮影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成品皮影了,他们需要更多的皮影来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网购的成品皮影种类有限,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自制皮影的探索。孩子们在尝试了不同颜色的材料之后,确定使用易于剪裁和显色的彩色打印纸进行创作。
制作方式的探索:皮影需要如何制作呢?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传统皮影的制作方式,然后根据我们的纸张设计出两种制作皮影的方式。
探索二:剧目怎么选
孩子们在了解了皮影的制作方式之后,开始对皮影的进一步探索,“我们今天演什么呢?”一个孩子们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于是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故事都说了出来,最后罗列了出了我们的“演出剧目”。
在这些剧目中孩子们演的最多的当属根据绘本改变的班本剧《迷路的小火车》,但是随着孩子们对该剧目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之后,表演热情也随之下降了。老师分析原因是因为孩子们缺少了新的挑战,以至于游戏无法持续下去。
教师随即采用区域联动的形式,在我们的语言区中投放我的故事书,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为《迷路的小火车》续编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故事收集,通过投票,孩子们共选出了4个版本的续编故事,这个故事会在演出的时候通过观众抽签进行即兴表演。
新的演出上线了,而观众却反应平平,这又是为什么呢?在一次评价中,一名观众说:“整个表演只是一直在说。”这句话给了孩子们新的启示,回想我们以往的童话剧,都会出现灯光、场景、音效、舞蹈等多种元素,我们的皮影表演是不是也可以其他元素呢?
于是一个具有场景、音效音乐、灯光变换的3.0版“光影剧场”完成升级。
探索三:角色怎么分
“光影剧场”每天参与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除了皮影演员之外,还需要导演、道具和皮影设计师,如何大家都想做同一个角色怎么办?孩子又开始议论纷纷:可以剪刀石头布、可以轮流、可以请大家投票、可以比赛。在填写演员表之后,我们还是发现孩子们分不清楚自己选的角色需要做什么?于是我们增添了角色服装,孩子们根据同伴穿着的服饰就知道大家的角色,除此之外,老师和孩子还一起布置了角色分工的展示板。
就这样一个由表演区、服饰区、设备区、皮影制作区和门票设计区构成的4.0高配版的“光影剧场”诞生了。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不满足于固定的答案,时刻寻找意外的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近他们,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五彩斑斓!
【大班课程故事《光影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