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教师来说,上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但是每个小朋友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都是有长有短,这就要求老师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的时间来设计,如果将课程设计的过于简单,对于小朋友们来讲没有挑战性思索性,如果难度过于繁杂,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也会出现回避性。4-6岁的幼儿,已经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够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 。
案例一,语言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朋友小眼睛全部盯在老师的身上,涵涵,却是一只腿跪坐在小椅子上,一只手推着旁边的小朋友,完全没有把小眼睛放在老师的身上,即使我放大声音来提醒,也没有顾虑的依旧在玩,只好稍微停顿下,以示提醒。可是注意力刚刚转到我身上,小眼睛有开始关注自己的小手小脚,不停的搬弄.
案例二,户外活动,小朋友们都站队集合了,泽泽开始横冲直撞的在操场上奔走,泽泽我们要做游戏了 ,回到队伍里站好吧!刚刚站好,泽泽又开始跟旁边的小朋友打闹
案例三,科学课上,毅毅只要他坐的位置稍微靠后一点,他就会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一会动动衣服、一会捅捅前面的小朋友,如果实在没人理睬,他就会小声嘟囔;做事没有耐心,遇有问题想都不想就问别人,而且容易发怒,很多小朋友都来告状老师也很头疼,每次上课都让他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可以时刻提醒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子的注意力哪去了?
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知道偷走孩子注意力的是缺乏耐心,情绪困扰,以及教养方式等。下课后与涵涵沟通才知道,他是听课了,但是听了一分钟就忍不住想摆弄自己的手或者是小脚,忍不住想跟周围的小朋友打闹。游戏活动中,泽泽表现不错,可以见得,这种注意力跟平时的教养方式是有关联的,家长说的过多,要求过高,往往会出现负效果,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首先“注意力”来源于孩子的内心,只有孩子对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倾注自己的“注意力”;第二目标任务,当孩子心中确定一个目标,并决定要去完成时,他的“注意力”才会被调动起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或者是生活中,需要家长或者是老师来关注我们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被谁影响了。抓住重点,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达到自己所设想的结果。
走进孩子世界,观察孩子的状态,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只有读懂孩子的行为才能解读孩子心理密码。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不能一味的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能想你想象的那么优秀,而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走进童心,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幼儿教育随笔孩子的注意力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