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缓解同伴关系
点心前的卫生活动开始了,在小班长的维持下孩子们都有序地进步厕所小便洗手,突然厕所里刘宝青高声喊道:“老师,陈思涵把我的袖子弄湿了。”听了刘宝青的状告后,徐子骞也来到我身边说:“老师!老师!陈思涵也把谁撒到我身上的。”这时陈思涵从厕所里提着头来到了我身边,我问他:“你怎么把水洒道别人身上了啊?”他低着头不说话。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康子琼说:“是啊,陈思涵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书给撕了!”陈佳怡说:“对,他以前在家里还打过我!”陶王丽说:“今天在外面玩的时候,他还把周锡川推到呢,他今天没有红苹果了。”陈思涵听着这么多告状的声音头低的更低了,小声咕哝道:“我不小心的。”
刚才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的一幕,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
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幼师教育随笔缓解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