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像重庆这样特殊的地方。作为全国高楼密度第一的城市,重庆因为独特的山城地形,滋生出很多外地人看来堪称传奇的建筑。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45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270°的城市风景,8D魔幻的交通……在这里都能找到。爬坡上坎是重庆人的主要出行方式,火锅儿是重庆人的日常饮食,火辣爽直是重庆人的性格特点。
在这样一座特征鲜明的城市,学前教育也在有声有色地进行着。一直以来,重庆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学前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几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川渝两地学前教育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本期,我们要探访的正是位于山城重庆的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光是找到这所幼儿园,就花了我们20多分钟。导航把我们带到距离它只有百来米的地方,但环顾四周,幼儿园到底在哪里?兵分三路去找,远远望见幼儿园的名牌隐藏在前方高处,一路走一路问,最后是跟着早晨上学的小朋友,爬上城墙,穿过打八段锦的人群,到达幼儿园门口。同行的小伙伴纷纷表示:“这个幼儿园有点意思哦!”园如其名,一所“机关算尽”的幼儿园。
△人文幼学小分队在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01
穿过通远门
城墙之上居然有一个幼儿园
在山城重庆,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不知道通远门,根本就不算重庆人。如果没去过通远门,就不算去过重庆城。”通远门是重庆仅存的两道城门之一,是重庆唯一一段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墙遗址。千年古老的城墙,向人们彰显着厚重的巴渝文化。历史在这里沉淀,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就坐落其上。当爬上城墙,经过绿树,来到它的面前,那种历史感、山城感与儿童感扑面而来。还未走进去,儿童的欢笑已经穿过大门,在古老的城墙上空飘扬。
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始建于1953年,距今已有70年。从最初只有3个班的托儿所,到现在享有多项荣誉称号的重庆学前排头兵,从托育保育,到内涵发展,它的生长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缩影。在70年的办园历程中,幼儿园关注幼儿数学能力、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未来教育,从2008年起,开始进行情智教育实践研究,并逐步建构情智教育课程及课程实施评价。
今天,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学前教育的热频词,不管是新建园还是历史名园,大家都在慎重地考量这个问题,指引着幼儿园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地处通远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如何抓住当地文化资源,建构自己的文化理念体系?20多年前,幼儿园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文化到底是什么”“如何把大道通远的地域文化纳入幼儿园文化血脉中”“形而上的文化怎么与我们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经过班子成员的多次头脑风暴及实践过程中的调整,大家最终凝练出文化主题的核心字——“通”。通是什么?是沟通、分享、传递,是通明、智慧、德行,是变通、灵活、应用,是通达、方向、指引……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场域,幼儿园确定以“情智润泽 欢笑通远”作为办园理念,以“身心健康 习惯良好 情趣生动 快乐智慧”以办园目标,形成文化建设蓝图。此后,“通”文化逐渐深入到区幼人心中,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正地将“通”文化践行出来、丰满起来,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所见之幼儿园。
如果说幼儿园的文化是魂,幼儿园的课程就是骨架和血肉,支撑着文化的丰满。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好的课程一定都是基于幼儿园实际、儿童实际、教师实际而来。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在不断的自我追问、创新探索中,从模糊到清晰,从单薄到立体,建构着“幼儿园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案例《两江游船》
两江游“游起来”
基于第一阶段的分析和讨论,第二阶段“两江游亲子体验活动”也开始了。什么是两江游?大家决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体验一次。大家对两江游有什么想要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吗?通过讨论,老师将孩子们的问题做成邀请函,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关注两江游的全部过程。孩子们分成“白天游”和“晚上游”两组,带着“邀请函”,开启了“亲子两江游”活动。之后,大家纷纷带来照片,在幼儿园里开启了话题讨论。两岸的风景、乘坐的游船、船上的人、游客的活动……大家把自己“两江游”的观察和感受用图画的方式表征出来。
“两江游船”搭起来
孩子们的兴趣还在持续,老师对小朋友说:“如果要在幼儿园玩两江游,应该怎么办?”心心激动地说:“我们要有一只船!”彤彤:“搭一只船。”于是,搭船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分组,分别设计了两江游船的图纸。老师看到孩子们的平面设计图,给孩子们出示了关于船的结构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船的构成。根据设计图,大家开始设计搭船的材料清单,并在幼儿园里寻找各种材料。但搭船没那么简单,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于是,他们更换了材料后再次尝试。可是,船要倒,怎么办?船底怎么搭?怎样让红旗立起来?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游船终于搭好了。
两岸风景画出来
游船搭好了,怎么玩呢?大家对风景十分感兴趣,准备把风景画下来。东水门大桥、轻轨、洪崖洞……孩子们拿着画好的景点小图,有孩子说:“我们在船上看到的风景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断开啊。”“有块长长的布就好了。”大家询问管理材料的老师,终于在库房找到一张窗帘布,孩子们开始在布上绘制风景。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如何让一个个风景凸显出来,而不是到处散落。
两岸风景立起来
画布放在哪里?孩子们拿出风景画布与搭建的游船进行比较,尝试布置两岸风景。老师引导:“我们的风景就这样躺在地上看吗?”大家讨论着怎么把画布提起来。手好酸啊,几个孩子同时泄气,风景“垮”了。大家又开始讨论,最终准备寻找身边的材料,让风景布立起来。大家合作用棍子顶住画布上边,用透明胶固定,确实省力多了!
两江游船动起来
孩子们在游船里玩了一会儿,觉得不对劲。我们的游船不动啊!桐桐说:“我们玩过室内运动里的拉小船,用管子铺在船下面,船里的人用力拉绳子!”大家开动起来。当游船滑到管子末端时停了下来,再也不动了。大家发现是船下面没有管子了。于是两个小朋友不断给游船前面铺管子,游船缓缓开动,船上游客听着导游介绍,看着两岸风景,开心地笑了……
“通远号”起航了
经过投票,孩子们给游船取名“通远号”。孩子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每次玩耍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过程中,他们发现上船程序不规范,船上人员配备不齐全,工作人员身份特征不明显,船和码头的细节还欠缺……大家一次次改进,每一次玩耍都充满了新奇和挑战。
在整个两江游活动中,孩子们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收获了很多的“软技能”,比如问题解决、批判思维、沟通合作、创作等。这个活动并非偶然,它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家长支持老师的课程要求,让想法变成现实。老师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孩子,但同时又适时引导,提出问题,甚至是“挑刺儿”,支持孩子的学习往深处进行。
03
典型小空间幼儿园,
非典型室内运动实践
走进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一楼是一楼,爬上三楼,仍然是一楼,很符合重庆的魔幻气质。这所山城幼儿园,地势起伏,建筑结构复杂,室内外都缺少可供幼儿运动锻炼的平整场地,是一个典型的“小空间”幼儿园。有多小?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幼儿园占地面积仅有2500平方米,园内没有专门的室内运动活动室,教室内可运动的面积只有1/4,公共活动场地面积是300平方米,园内公共区域内平整空间只有100平方米左右。
100平米的平整空间,也就一个套三的房子那么大,却有几百个娃娃需要在园运动锻炼。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吧,可就是在这样一所空间十分、百分、万分有限的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出一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室内体育活动,大大刷新着我们对于室内运动的传统认知。
首先是场地。室内运动场所不只是幼儿园内平整的室内场地,也可以是其他的室内空间,比如楼梯、天花板、水泥柱、过道、廊道等所有的三维立体空间。幼儿园内的会议室、班级教室、寝室、小舞台、公共休息室等也可以通过改变用途,分时段多元使用。这样一来,空间就被数倍的扩展开来。底厅与二楼之间的水泥柱是孩子们送鸟蛋的攀爬梯,走廊是越过山岭的主阵地,转角楼梯是蜘蛛侠行侠仗义的必经之路……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其次是材料。在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很难看到那些花费不小的所谓“高大上”玩具,更多是木梯、木凳、盆子、管子、纸盒、布、麻绳、网等自然的、常用的物品。长垫子铺到楼梯上,就变成了安全斜坡;PVC管铺在盆子上,成为孩子们前进的轨道;纯净水水桶装上不同重量的水,运水游戏开始了;一张卷帘,画上星空,挖出黑洞,正好用来玩投掷游戏;旧被子塞进麻袋是沙袋;旧床单剪出大小不同的洞就是地鼠洞。此外,场地本身也可以是材料。楼梯、水泥柱、寝室的床……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上。楼梯上,孩子们在走跑途中跨阶走、跳台阶;水泥柱上系上粗麻绳,向上攀爬;狭窄的寝室里,通道非常有限,午休的小床搭上迷彩网就是寻找手榴弹的匍匐隧道。
当然还有玩法。我们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场地和材料的支持下,孩子们会玩得多么尽兴。从项目构思、活动设计,再到实际运用、反思评价,室内运动的开发过程皆有幼儿的参与。孩子们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我选择同伴运动,自主摆放和收拾整理运动材料,自主评价运动过程,这正是区级机关幼儿园“源于幼儿,发展幼儿,乐归幼儿”的室内运动价值取向。
04
在不断追问中
打破各种“不可能”
现在,我们将视线从室内拉到户外,幼儿活动范围小的问题同样存在。不仅如此,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的户外运动也曾面临和很多幼儿园类似的问题,比如活动项目单一、活动器材单一、各项活动之间过于独立。如何打破场地的不可能?如何打破材料的不可能?如何打破教师的“专业限制”?他们在不断追问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寻找解决之道。
打破材料的不可能:解决器材的功能固着,以普通、常见材料,通过优化组合、局部调整,使常规器材得到创意性的使用。杯子不一定是喝水的,凳子不一定用来坐,PVC管和盆子可以有无数种组合,这背后是老师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05
每个人都是管理主体
而非被管理者
就在前两天,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在通远门城墙公园举行了庆祝建园七十年儿童艺术展活动。活动声势浩大,热闹非凡,大家经由儿童艺术展,见证幼儿园70年来的蓬勃发展。除了儿童艺术展,围绕70周年,幼儿园还策划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每次活动,老师们都会主动加班加点、积极出谋划策。
众所周知,幼儿园各项事务繁杂,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也是非常琐碎忙乱,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接待等工作时,这个团队是如何能够达到如此和谐统一的呢?园长庞青说:“我们的管理策略其实很朴素,就是相信大家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不回避不退却,集体攻关破解难题,幼儿园里每个人都是管理主体,而非被管理者。”
如何来体现?在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管理不是园长一个人的事,幼儿园里的大事、小事,尤其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及幼儿园发展的事,需要每个教职工来参与。比如幼儿园评优评先绩效发放等相关事宜,会历经初步方案-方案解读-意见收集-修订调整-表决通过等多个环节。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耗时,但它是每个人深度参与到幼儿园管理的必要路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翁。慢慢地,大家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越来越有归属感,不仅关心小我,更关心集体的发展。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被划分成一个个的“中心”,比如宣传策划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大家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选择承担一定的工作事务。有的老师擅长做视频,有的老师擅长找资源,有的老师擅长文案写作……只要老师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参与到幼儿园的建设中。当大家被紧密联系到一起,幼儿园的发展成就了教师,教师的发展也在成就着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墙面上,更多的空间是属于孩子的,我们看不到太多关于管理制度的展示。因为那些制度和条款在正式成型之前,早已经被大家商议过很多遍,装在了老师们心中。幼儿园里每天都不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突发状况,不断生发着新的问题,但只要看到情感、看到需要、看到制度背后一个个大写的人,就一定能找到那些影响教师、影响幼儿园发展的核心问题,团队就必然会建立起凝聚力、执行力以及生命力。
从文化到课程到管理,从教室到走廊到户外,这所幼儿园里,处处是智慧的体现,处处是教育的惊喜。
在古老的通远门城墙之上深挖,让幼儿园的文化有根可循;
小孩闲聊的一句话,被老师敏锐捕捉生成课程活动,情和智的发展都在其中;
平整空间小到极致,但他们却用各种方法把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无限扩展;
正如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也大胆地把幼儿园管理和发展的相关问题交给教师;
如此种种,不正是教育者的智慧吗?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但园长和老师们用爱与专业,在幼儿园的一方天地里大胆变革和积极探索。如果要问哪里来的这么多勇气?哪里来的这么多能力?大概就像《给小孩》所唱:
每张小小脸庞
我们都该仰望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道光
给小孩做梦的床
给小孩远眺的窗
看他们会带我们
到多美地方
给小孩远扬的帆
给小孩勇气的桨
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明亮
预设还是生成,自主还是游戏,都儿童中心了还需要教师吗?来,一起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