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普陀幼教科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g4MjgzMA==&mid=2247503992&idx=1&sn=5a0d14ba93dd58f3639bff4a0cd11e8c
市级项目
《以文化认同为取向的幼儿园食育研究》
中期论证会
– 01 –
课题中期汇报
课题主持人——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施卉代表课题组从研究思路、研究进展、阶段研究成果与下一阶段研究设想等方面向专家进行了中期汇报,并以一则微视频《一时一味——二十四节气·芒种》展现了以文化认同为取向的食育活动的实践样态。
课题组成员顾倩文分享了案例《好咪道的全家福》,向专家诠释了食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策略的调整、自身专业的成长以及孩子与家长在活动中的改变与收获。
– 02 –
专家论证意见
–王菁–
这个研究是应时的,能够很好地回应国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倡导。从实践研究工作者角度来看,整个团队能够基于幼儿园前期在高瞻项目和园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很有行动研究的脉络,今天的论证会已呈现了浓浓的文化味道。
建议:
1.要有做食育活动的基础样态,还要更凸显文化认同的角度。
2.预设和生成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展实施的场域。
3.基础调研也可以从爱惜粮食等角度去开展,对文化认同的理解和研究视野可以再放大一点。
–周念丽–
培养孩子的中国胃、中国心、中国情,这是一项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组在食育中对美的呈现,让人非常愉悦。家长、孩子,包括幼儿园后勤的加入,让研究特别落地。整项研究呈现出求美、求真和求实三大特色。
建议:
1.问卷中个别问题的设计需再斟酌,以提升调查数据的科学性。
2.文化认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情感。上海市实验幼儿园有研究情绪教育的基础,这个课题也可以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3.中华文化的探究需要有纵深感,可以从科学探究角度切入,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一个自我探究,从而了解为什么要选择中华传统美食。
–方建锋–
民以食为天,让孩子在自己种植的过程中看着食材的长大,幼儿园节气环境的创设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长大,养成一个中国胃,这些对孩子来说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
建议:
1. 可以把一些饮食变化加入食育活动中,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另外,中国的饮食特别强调创新,就如今天分享案例中的“全家福”这道菜,每一家的做法都是不同的。可以让孩子们在饮食上有胸怀,既传承又包容,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2.在问卷的设计上还需要打磨,思考前后测是否需要调整和变化。
3.要进一步明确案例想要说明什么问题?成功的经验可以进一步统整和提炼。
– 03 –
管理部门建议
–马骏–
感谢三位专家对该项课题的指导。建议非常坦诚,希望课题组能认真汲取专家的意见,融汇进后续的研究。
今天的汇报形式非常有文化气息,数字故事看了很入心,课题组积累的研究素材也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建议:
从寻味、探味、品味到议味,文化认同的路径找的非常好,后面需要加强的是课题总结的策略,循着实践去做,走哪条路,怎么过去,选择什么载体;对活动还需精细化打磨,活动主题还需思考,比如全家福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追求美味还是背后的意义等。
–俞文珺–
课题组平时的研究是非常扎实的,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区科研室的支持下,一定会把这个课题做好。
在下一阶段,课题组也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拓展课题的研究视野、课题如何为幼儿园整个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去服务,哪一部分需要优化等问题。在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建立课程之间更深厚的联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队伍的发展。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做研究,我们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