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若把这句话用于幼儿园班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三个老师,主班、配班老师和保育员老师。三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照顾、管理着三四十个孩子,每天又是这么多的事情,偶尔难免会有一些冲突与摩擦。
所以,幼儿园班内老师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定位呢?
相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没有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之说,因为两个老师带班的机会是均等的,和孩子家长接触的时间也是相当的。因此,可以把两个老师称为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家长有问题找谁反映都可以得到解决。班级有活动,两位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比如家园联系栏的内容,两个人同等分担,定期更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每人开放一个活动;班级排练节目时分工合作。这样在减轻班主任工作量的同时也给了副班主任展示才能的机会。
配合——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的人不是自己,也就没必要作太多的工作,只是偶尔的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就行了。有的人在上课时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其实,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助”的作用,还会有负面的效果出现。
会使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上课的质量。配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维持秩序,帮助处理个别情况(如个别幼儿小便)以外,还应该和幼儿一同听课,在需要调动情绪时作出相应的反映。
如在上课时,有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你可以和其他幼儿一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声音要突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所学的内容上。有时,主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的暗示,都可能是你下一步需要去做的事情,这就需要配班教师在工作时注意力集中,灵活机动的应变一切事情。
特别是在给新教师配班时,有经验的“助手”能令一节不成功的课改头换面,但不可喧宾夺主,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将一节配到好处。当然,在课堂上如果只有一方在唱独角戏的话,是无法将课进行下去的。
配合——游戏组织
主班教师在将幼儿带到游戏场地或对幼儿讲解游戏规则时,配班教师就应将游戏的准备工作做好,如材料的投放,或音乐的配合等,这样,主班教师才能从容的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不会手忙脚乱,而一旦出现突发情况。
如体育游戏中,有幼儿意外跌倒等,就由配班教师带去医务室进行相应的处理或打电话等,而主班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幼儿,不能为了一些突发的情况而忽视了全体幼儿的需求,在班级一日活动中能做到主配班和谐做工作,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将主、配班老师的优势最大化的显示出来
如有的班级,一位老师文笔较好,那就可以请她多做一些案头工作,有的教师能歌善舞,专业技能技巧较好,那在幼儿的文艺演出等方面,就可以请她多出点力。
总之,不管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对自身,教师之间的协作配合,都应最大程度的减少“内耗”,每个成员都要肩负着自己的使命而又相互协作,老师们每天工作八小时,如果能和睦融洽的相处,发挥群体的力量,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更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对班内孩子的发展也能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
保教并重,不能只是说说
幼儿园工作以保教并重,既教又保,所以老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工作也不是界限很分明的,班内老师、保育员配合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到教中有保。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和睡眠姿势,注意幼儿的衣着整洁卫生,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老师在孩子们进餐或入厕时,有义务协助保育员做好保育工作,保育员在老师进行教育活动时也应做好配合工作。
一个班级三个搭档对幼儿及家长的要求要达成一致,互相包容,彼此友善,对班级发生的情况要及时沟通,把有益于班级工作的想法积极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一个班级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