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学前
教育资源
所有人都一样,内心里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独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声,甚至有的人害怕气球。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对于害怕更加敏感。当孩子对家长表达自己的害怕时,家长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别怕”来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当的措施,孩子日后将会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孩子为何会害怕
孩子表达害怕时,家长不如先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因为什么害怕。
1
本身胆子小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胆子就小,那么当他见到陌生人时,便会因为害怕而躲在家长后面。听到身边有些奇怪的声音时,也会害怕。
2
孩子产生了心理阴影
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事物产生恐惧,是因为之前有过不好的体验,给他产生了心理阴影。举个例子,朋友家的孩子妙妙不肯好好刷牙时,家长便会说“镜子里有怪物,你要不好好刷牙,怪物就把你带走了”之类的云云,自此,妙妙便对镜子产生了阴影,一直不敢面对镜子。
3
父母情绪感染孩子
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比如说家长胆子较小,遇到事情惊吓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也变得越老越胆小。
家长有时都会恐惧,更何况是孩子了,怎么能因为这些指责孩子呢?
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
承认他们的恐惧
不要和孩子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各种论述这个东西没什么可怕的,孩子只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觉得你不理解他。
毛头小时候也害怕过虫子,我经常说,“你害怕它做什么,你比虫子大多了,它应该害怕你”说完还觉得自己挺幽默机智的,后来发现这样说,对毛头一点作用都没有,他依然害怕。虽然我很巧妙,依然是否定了毛头恐惧的感受。对克服恐惧没有任何益处。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任何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你只需要迅速的冲过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妈妈知道宝贝害怕了,妈妈就在这里,妈妈会保护你。”如果孩子坚持要离开,请顺从他的请求。
孩子获得了安全感,才有去克服恐惧的可能性。
2
别害怕,父母永远在你身边
孩子在害怕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而一句单单的“别怕”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时,家长对孩子说一声:“没事,有爸妈在旁边陪着你呢”,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同时减轻孩子的恐惧感。
3
尝试让孩子认识和了解这件让他恐惧的事物
恐惧的一个最大原因是未知和陌生,人们很难对熟悉的东西恐惧,所以,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孩子去了解他们恐惧的东西,但是不要强迫他们。就像果果害怕虫子,我就会捉个虫子关在透明的盒子里让她看,当然一开始她会拒绝看,我也不给她压力,就把盒子封好放在桌子上,没过多久,果果就在好奇心的趋势下逐渐的接近观察盒子里的虫子了。
我还给她看了一些关于虫子的绘本,一开始可以接触一些改良版本的,虫子形象都很Q,告诉他蝴蝶金龟子多么漂亮,胖胖的毛毛虫很可爱,熟悉了之后,就慢慢的可以给她看一些真实的照片。能接受看照片之后,她至少对于比较静态的虫子就没那么害怕了。
后来又去看一些关于虫子动画片,然后过渡到真实的科普视频。这个都不排斥了,对于真实的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同孩子沟通,因何恐惧
待孩子平复心情后,家长就可以同孩子进行沟通,慢慢询问孩子,了解孩子因何而恐惧,比如:“宝宝能和爸爸妈妈说说是什么东西让你那么害怕呢?”,等寻找到孩子恐惧的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害怕。
陪伴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王女士的孩子本来胆子挺大,但某次下楼梯时,看到角落有个阴影形状怪异,便害怕着赶快走过。在拐角处,一不小心磕到了嘴巴,从此以后,只要看到影子便会害怕。每天晚上,王女士都会准点陪在孩子身边,同他一起玩游戏,特别是关于猜影子的游戏,有小鸟、花朵等等,慢慢的,孩子消除了自身的的恐惧,再也不会惧怕影子了。
正确理解孩子的恐惧并引导他走出阴影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家长的陪伴非常重要,不要再对孩子说“别怕”了。
推荐阅读
幼儿在6岁前必须养成的30个好习惯(含小中大班),家长必看!
想让孩子更聪明吗?试试这25种锻炼大脑的方法!
【深度好文】低声教育,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糖球儿幼教
打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促进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