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起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不仅能帮助入园的新生适应新的生活,减少焦虑情绪,还能促使全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为正常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那么一份完整常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呢? 首先,了解本班的孩子特点。其次,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再建立班级常规。这样的班级常规才能顺利地开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去了解孩子并建立常规?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会有所启发呢!
环境的转变,
幼儿需要时间去熟悉
3岁左右的孩子主要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之中,身边围绕着熟悉的家人。
第一次来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不认识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孩子们会出现明显地不习惯,对新的环境和人自然也需要时间去认识和熟悉。
陌生环境,
幼儿易出现分离焦虑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对父母或照看者有着强烈的依恋感。与父母或照看者分离会使他们产生“分离焦虑“,抱着爸妈不放手,一直哭不停歇,拒绝老师和小朋友的靠近等一系列不适应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会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婴儿在与亲密的人分离时,会出现分离焦虑三阶段,即反抗阶段、失望阶段和超脱阶段,而这三阶段与大部分幼儿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相类似,即通常要经历哭闹、破灭和超脱三个阶段后才能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家”一样的班级环境
暖暖的色调、可爱的玩具、班级小超市等环境布置,很好地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让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些许熟悉感。所以,以幼儿生活经历为主,教师可以选择娃娃家,小超市,全家福照片墙等,让幼儿近距离感受家庭的氛围。
制定规则,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出:建立细致的规则,对幼儿进行耐心而具体的指导。如,午睡时要轻声慢步走进卧室,喝水时要按顺序排队等。
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建立信号机制
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①小铃信号。小铃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可快可慢,可轻可重,在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又可达到辅助培养孩子常规的目的,让幼儿愉快地接受。
②音乐信号。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得到熏陶,既可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又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特定的信号,形成良好的习惯。
③肢体信号。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动作提示幼儿或用眼睛和孩子对话等来提示孩子要干什么。
推荐阅读:
新学期 | 一日活动所用到的轻音乐!
用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
利用故事来纠正、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比如: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吃饭常掉饭粒,掉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就根据这一现象讲了《漏嘴巴》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宝吃饭漏嘴掉饭粒被公鸡耻笑的情节,告诉小朋友吃饭不能掉饭粒。孩子们不但认真听故事,而且对故事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推荐阅读:
幼儿园故事大全,新学期开学就能用上!
巧用儿歌讲规则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爱表达,在一日常规的建立中,适当地运用儿歌互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理解常规要求,配合活动,逐步形成规范。
排队走:
小朋友,排队走,你在前来,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老师夸我是好宝宝!
推荐阅读:
40首幼儿园常规儿歌,新学期开学就能用到!
运用表扬激励,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对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在乎的,一个五角星、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都会让孩子高兴。
例如:在上课时,老师说:“我听到XX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马上就会发出响亮好听的声音。通过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慢慢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榜样示范法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非常突出的特点,大量的模仿行为正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班级常规建立中老师可以尝试榜样示范法,尤其是同伴的榜样示范,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常规中的细节,融入一日生活
在幼儿园,环境是“第三位老师”。通过环境的布置,折射出老师对班级常规的要求。比如在借玩具区,每个玩具下都有相应的标记,帮助幼儿对应摆放;在区角设置中也能通过门口小脚丫的数量“告诉”幼儿能进几个人。
通过融于活动中的常规细节,幼儿将能潜移默化地遵守规则并能共同维护班级的规则。
建立好班级常规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也急不得。尤其是对于刚刚带新小班的老师来说,面对来自不同环境的孩子们,老师还是应该先了解本班孩子,然后再逐步建立符合幼儿特点的班级常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审核:陈蓉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