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幼儿家庭教育技术
广西幼师 唐华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惯子如杀子”、“慈母败子”这些话是永久不变的真理。当今父母把溺爱当成真爱,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从未知道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纵容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等等,把自己以前得不到的通通给予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心。事实上溺爱对孩子他们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傲气、霸道、自我为中心、各方面学习能力低等等。因此父母应学会理智的爱孩子,关爱孩子不要溺爱孩子。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和指导者。
关键词:溺爱、幼儿、教育方式、影响。
一、溺爱孩子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去。正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各个方面都受到关注。周围大人对孩子的宠爱,孩子整天被溺爱包围着。这时候孩子没有了爱,变得自私、任性、傲气、霸道、自我为中心、各方面学习能力低等等。这一切都是父母分不清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把孩子视为“家中宝”。把孩子放在手心里怕热着,含在嘴巴里怕化着。依依迁就着孩子,无论是非、对与错,无规则地迁就、纵容孩子、甚至家长一手包办。请问像这样的孩子以后能在社会中独立吗?能起到什么作用?做为孩子的父母要负责任,要以关爱的形式来爱孩子。培养孩子学会交流、合作、勇敢、坚强的心理特点。
孩子的心理都存有一颗好奇心,都希望自己能像大人一样做很多事情。可是招到大人的回绝及否认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体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积极,从而也体验不到做事的快乐。这样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上进心的孩子。
例如1:明明5岁了,在幼儿园他看同学们都帮老师擦桌子,扫扫地。心理想回家我也帮妈妈做,心理乐滋滋的。回到家吃玩饭后,明明:妈妈来帮你擦桌子。妈妈见到:你这小东西,你别做了,别给我添麻烦,还不如我帮你做。
父母的一句话让孩子失去了对劳动的喜好,否认孩子的的劳动能力。打击到孩子的上进心和好奇心。1、家长自认为孩子帮不了自己多少,倒反还帮到忙。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家务是父母理所当然做的事,与我何干?2、家长舍不得给孩子做任何家务,怕他伤到,甚至一切包办代替。这样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终究必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家长应该让孩子动手,当孩子说:妈妈我来帮你擦桌子。妈妈就应该答应他,并口头上表扬,鼓励孩子爱劳动。其实这是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勤劳、能帮助他人等等,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2、法国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五十多岁时才生下一个孩子,于是这对老夫妻对孩子百般的呵护和溺爱,溺爱到孩子二十五岁的时候,解大便还得要父母帮助。
这案例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两位老夫妻不在了,这孩子怎么生存?两个老夫妻无论什么事都一手包办、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家长过分注意、轻易满足、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剥夺独立。家长已成为孩子的“保护伞、避难所”。这对老夫妻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从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导致了孩子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本能都消失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所有的本能没有了,那他怎么在这个世上立足,这都是溺爱造成。
二、家长溺爱孩子的原因分析
因为独生子女,所以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孩子几乎被溺爱包围。在这情况下,孩子内心里就无爱。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只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会接受各方面的爱,无法体验爱别人。家长爱孩子爱得什么事都不让做。孩子能自己自理一切事务,但我们孩子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比方说吃饭,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吃,克家长就是要端起碗来喂孩子,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所以说在方方面面家长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导致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
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掌上明珠,倾注过分的爱,有的父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特别在许多单亲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体验一些生活中不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人为地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具攻击性行为固执不合群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也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将来犯罪的温床。孩子将来若是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这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心理学家案例:我和姐姐从小都受到爸妈的溺爱中长大,小时候在街上看到喜欢的,妈妈不说二话都买给我们。当爸爸下夜班,我们闹着要喝酸奶,爸爸睁着疲倦的眼睛给我们去买。到了上小学我暑假的作业妈妈会帮我作,在上美工,回家爸爸帮做我手工。回到家的铅笔都是爸爸帮修。从而我对学习开始厌倦,脾气很暴躁。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在不断的改变。
认为:孩子如果从小受到宠爱,家长对他的要求也百依百顺的话,最终可能会造成对彼此的伤害,造成孩子个性突变,事事依赖父母。因为家长总有满足不了孩子愿望的时候,对于已经形成惯性思维的孩子来说,稍有拒绝会让他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想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旦这时孩子的愿望实现不了时,他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三、如何避免对孩子的溺爱
家长要理智的爱孩子,不要百般呵护、娇纵、溺爱这都不利于孩子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做错事,家长都是百般袒护,所以家长要认识清什么是爱,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的应该做,什么是不能去做,并且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做父母的不必大惊小怪,适当地保持“懒惰”,尊重孩子的“自我”。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爬起处理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都不要急于给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独立想办法来解决。当幼儿在初期的认识社会,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引导着,要清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过于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任性、傲气、霸气、自我为中心。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培养孩子学会交流、合作、勇敢、坚强的心理特点。只有合理的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切实的负责。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作者:未知.科学教育讲座:溺爱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http://shuangweichuan1987.blog.163.com/blog/static/1245839312009113102236262/》
[3]石发.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革新 2007.06
[4]孙俊,邓身.家庭教育基础.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