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评课稿
——青阳街道幼儿园教师评课比赛评课稿
一、评选材
都说“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蚯蚓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动物,也是生活中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因为它生活在泥土中,我们只能在雨后或是在农田、花坛里见到它的身影。幼儿虽对它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并不真正了解这一种动物。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教材,并从幼儿教育的兴趣出发,说明教师不仅关注到了选材的生活化,也关注到了幼儿对科学活动、对动物探究的兴趣,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一、评选材都说“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蚯蚓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动物,也是生活中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因为它生活在泥土中,我们只能在雨后或是在农田、花坛里见到它的身影。幼儿虽对它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并不真正了解这一种动物。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教材,并从幼儿教育的兴趣出发,说明教师不仅关注到了选材的生活化,也关注到了幼儿对科学活动、对动物探究的兴趣,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二、评目标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订准确到位,可操作性强,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充分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活动的最大目的是能让幼儿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了解,有操作、有展现,有成功、有体验,从中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目标可以制订为:1.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蚯蚓身体的结构,重点了解环节、皱折、环带三个结构特征。2.激发幼儿对动物探究及保护动物的欲望。
三、评准备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活动。我们不仅要让幼儿教育从观察中、体验中去了解、认识事物,更应该将清晰准确的知识点赋予幼儿。在知识经验的准备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知道,幼儿已经有了《蚕宝宝》的知识经验可以借鉴,教师也已事先将蚯蚓投放到了班级的自然角中让幼儿观察。为了讲解的正确性,老师还利用网络查找了蚯蚓的相关资料,在活动中准备了“环节”“皱折”“环带”等专有名词。在物质准备上,老师不仅将小蚯蚓请到了活动的现场,更准备了放大镜让幼儿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老师准备的蚯蚓课件也能帮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到蚯蚓各部分的特征,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四、评活动过程
【优点】1.从各个环节来讲,整个活动构思巧妙,各个尝试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节过渡自然,层次清晰。老师能够逐层深入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从回忆蚕宝宝的身体结构—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观察分辨头尾的不同—观察体验蚯蚓如何爬行—激发幼儿探究蚯蚓遇到障碍时怎么办,生成新的课程,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做到了不多余、不浪费,使科学教育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探索并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2.老师思路清晰,能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并能将幼儿发现的新的问题通过反问抛回给幼儿,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如,幼儿在发现蚯蚓的两头不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分清头尾,将这一问题反抛给幼儿,让幼儿再次观察、讨论后得出了靠近环节的那一边是头或是可以向前爬的那一边是头的答案。3.教师重视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例如,表扬幼儿说得很好等,并用“有谁要补充,谁有不同意见”等话语,充分地调动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4.能够抓住幼儿回答时的重点,将科学、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幼儿。例如,在整体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时能抓住“蚯蚓身上是一节一节的”这一句话,及时将“环节”这个蚯蚓特有的结构特征的知识点引出;在幼儿说到蚯蚓的嘴时,能将“在头上一伸一缩的,灰灰的,有点三角形的东西叫做皱折”这一知识点传递给幼儿。5.整个活动推翻了以前惯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让幼儿在观察、思考中取得经验,让幼儿进行总结,保证了幼儿主体活动的时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6.活动的氛围宽松,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能够更积极、更自由探讨的空间,切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让幼儿积极进行探讨活动的观点。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地加入幼儿观察的行列,通过观察前的猜想、观察时的引导、验证、观察后的回答让幼儿在体验、争论中寻找答案。教师在期间起到的仅仅是纽带的作用,完全没有左右幼儿的观察与思考。7.教师对幼儿情绪的掌控较好,虽不能将原先设计的活动全部完成,但却将幼儿的探究兴趣留在了最高点上,适时地结束了活动。【缺点】1.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讨论结果没有进行有效地提升、小结,没有给予幼儿一个肯定的、明确的有关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的结论,这是一个较大的缺失。2.在体验蚯蚓爬行活动前,对于幼儿在地上爬行的准备不足,没有考虑到卫生这一方面,以至于出现了部分幼儿直接在地上爬的现象。3.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原先的活动设计无法完成的后果。4.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以及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较为不足。
五、评教师动态
从活动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她的教态自然生动,语言清晰、简洁,提问有效、到位,并能及时地根据幼儿的反应、问题生成新的问题,并能够将生成的问题抛回给幼儿,让幼儿从自己的发现中提升经验进行回答。在幼儿观察体验时能适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并适时地引导幼儿从网络、书籍中探索、学习。
六、评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有效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讨论的氛围非常好。1.材料与幼儿教育的互动:老师不仅让小蚯蚓走进了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体验到了蚯蚓胆小的特性。并通过三次的观察,让蚯蚓和幼儿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互动,有关蚯蚓的课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使用。2.生生互动: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够下意识地在探究时进行讨论。老师通过“谁有不一样的想法?”让幼儿将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表述,很好地做到了生生互动。
七、评幼儿学情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幼儿能较好地将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达和交流,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做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让幼儿有对科学现象探索、求知的欲望,能够主动地学习。”
八、建议
1.我觉得这个活动如果能把学习的环境放在大自然中,让幼儿在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能分清头尾后,将蚯蚓放回大自然、放回泥土中,再观察蚯蚓是如何爬行会更好。这样做的优点是:(1)能够让幼儿从潜意识中增强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体验。(2)能够更真切地体验到蚯蚓在泥土中是如何爬行的或蚯蚓是如何用尖尖的头钻进泥土中的现象。(3)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在后续的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幼儿去观察蚯蚓爬行时遇到障碍怎么办?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吃什么食物,让幼儿了解蚯蚓对植物生长、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从而了解蚯蚓是益虫。九、评教学效果一个有缺陷的活动才是一个有价值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学习主动,教师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不论是从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实施,还是目标的达成评价,都可以算是一堂成功的科学活动,是一节值得我们借鉴及思考的活动。(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