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凌云
案例:刘老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班里一位孩子亮亮可能有自闭倾向。在和家长沟通希望其引起注意的过程中,家长却认为孩子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有问题,甚至认为教师对亮亮有偏见。之后,教师多次找到家长谈论这一问题,但每次都遭到家长的拒绝,而家长对教师的意见也越来越大,认为是教师故意在刁难自己的孩子,这位家长甚至到园长处告状…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出于对孩子负责的心理,与家长沟通孩子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家长的不理解,导致了双方沟通的无效,即就这一问题,双方已经没办法协调解决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家长,其中也不乏固持己见者,遇到这样的家长,沟通往往是无效的,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
一、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和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每个家庭中可能都有一些较为开明的家长,因此,当与家庭中某一成员间的沟通无效时,可以翻阅孩子的个人档案,了解其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情况,就存在的问题与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这些较开明的家长往往能较为冷静地看问题,并说服家庭中的固执者。一般说来,老师说的话可能家长听不进去,但家庭成员说的话则不然。
二、以理服人,不能一味迁就家长或者高高在上,不理会家长的情绪态度。
当与家长的沟通无效,但其家庭中又没有较为开明的人时,很多教师往往选择了放弃。但如此一来,往往使误会越来越深,家长对教师的怨言会不断地增加,有些家长甚至可能会鼓动其他家长,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这样直接影响了班级往后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其他方面间接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而有些老师则是以专家口吻自居,直接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有自闭症。”、“你的孩子有多动症”等。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只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异常表现,我们并不是专职的心理工作人员,我们是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下结论。我们应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到相关部门、机构咨询。若教师直接以专家口吻给幼儿的行为下结论,只会直接导致家长更激烈的抵触心理。
此外,也不宜不理会家长。有些老师觉得和家长的沟通无效时,可能会采取不理会家长的做法。但这样只会加剧了家长和老师的疏远,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要尝试通过其他途径以理服人。
如在上述案例中,当刘老师发现无法和亮亮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决定利用家长园地说服亮亮的家长。之后,刘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找了很多与幼儿自闭症相关的文章,包括幼儿自闭症的主要表现、对幼儿的危害及错过治疗关键期的后果等。每天接孩子时,家长们都会聚到家长园地前,了解孩子当天的主要表现,当然也就看到了刘老师在栏目上投放的文章了。细心的刘老师发现,亮亮的妈妈也看到了自己所投放的文章。
三、提供条件,让家长了解事实真相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表现,希望引起家长对孩子的注意,但却导致了家长的不满,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能理解家长的行为,因为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最棒的。此外,没有和其他同龄孩子进行过对比,家长的确也难发现自己孩子的异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提供条件,让家长能在孩子真实的活动中了解事实真相,从而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教师的反馈。
如上述案例中的刘老师决定安排一些班级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这样一来,亮亮的家长不仅仅能观察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也能观察到其他同龄孩子的表现,也就不难发现自己孩子的异常表现了。于是,刘老师向家长们发出邀请,邀请家长们在本周五下午观摩本班的双语教学活动。到了周五下午,家长们都来到了班上,刘老师向家长们展示的是双语教学活动《red blue and yellow》。在活动中,小朋友们都跟着老师蹦蹦跳跳地玩游戏,只有亮亮不理会教师,自己一会儿爬上桌子,一会儿爬在地上,开心地自己玩自己的…当天,接孩子时,亮亮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但看得出来情绪有些低落。过了两天,亮亮妈妈主动给刘老师打了电话,就自己之前的行为表示道歉,并诚恳地提出自己会尽快带亮亮去检察。
反思:在很多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最能干的,很多家长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因而很难接受教师反馈的孩子的不足,由于家长的抵触,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往往呈现无效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是对自己工作及幼儿的不负责任。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往往都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若错过了干预及治疗的最佳时机,之后的治疗往往是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能迎刃而上,以理服人。使家长也能发现幼儿的不足,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纠正或带幼儿进行相应的治疗。
但作为教师,也要考虑到家长眼中只有一个孩子,很难把孩子和同龄幼儿进行比较,因此,教师还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家长自己发现孩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