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IEEP国际探究课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Y3Nzk4Mw==&mid=2247485196&idx=1&sn=361288798971d6ade16b04d79061d625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你的工作还绝对安全吗?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高地制片公司”推出的第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给出了否定答案。
影片聚焦的故事是,中美雇员在同一家工厂长期共事,由此引发的文化和价值观冲突。但作为奥巴马的“出道之作”,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影片结尾,镜头一转:一位中国高管兴奋地向老板曹德旺介绍他引入的新设备——一条机械臂,可以抵消四个人的工作,我下次要做的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
▲纪录片《美国工厂》(A站和B站都有)
这个冰冷的镜头瞬间把影片的探讨主题,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拔高到了科技带来的工作革命。
据权威机构麦肯锡报告,未来13年,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而最后能够和机器人竞争是富有创造力的职业。从这一未来趋势反推,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在20、30年后过得有尊严有幸福感,在今天,我们就需要培养他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熟悉IEEP的朋友都知道,IEEP一直以来提倡的都是“探究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思考,寻找答案。那么脱离了课堂,就不能进行探究式教育?当然不是!
“探究”其实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点的学习上,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任何时候都适用。我们的这篇文章,就是借着中秋节的契机,来启发爸爸妈妈如何在家里进行探究式教育。(文章内容有点长,但都是满满的干货哦~)
一个有趣的讲座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月饼为什么叫月饼?
? 推荐年龄:5岁以上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它有小名吗?”
“月饼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嫦娥姐姐是谁的老婆?”
“为什么都是十五的月亮最圆?”
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在丰富、热闹的节庆活动中,孩子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关于中秋的问题。很多的育儿文章都会告诉大家,如何提前给孩子们普及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贴心地附上细致的答案。
但事实上,我们认为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本身并不可贵,95%以上的问题在搜索引擎都能找到答案,信息的检索能力、筛选辨认能力、提取整合能力反而更具有价值,能帮助孩子迅速适应未来社会的纷繁复杂。
因此,我们更推崇爸爸妈妈引导孩子自己选择1—2个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工具去寻找答案,比如采访老师父母,观看纪录片,查看绘本故事,最后以“中秋节小型讲座”的方式去向家里人汇报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围绕核心的问题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究,然后多维度地记录和比对答案。(画画、符号、简单的文字、录音……)比如“中秋节是怎么来的”,老一辈也许会从嫦娥的传说给孩子解释,而民俗专家会从古代历史演变说起,孩子要整理、记录、提炼、表达……
当然,父母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创造环境,帮助孩子一起查阅材料,如提供视频,绘本或者带去图书馆,以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避免他中途因过度受挫放弃。
这样一场中秋节的小型讲座,基于实际问题、调研记录、展示汇报,不就是一次“探究式学习”吗?!
〡 推荐纪录片:《大家说中秋》▼(根据腾讯的视频上传要求,一篇推文最多包含3个视频,由于文后仍有其他链接内容,此纪录片只能提供一集链接,另两集大家可去腾讯视频搜索)
一次生动的调研
最受欢迎的月饼是什么?各地的习俗有什么不同?
? 推荐年龄:3岁以上
中国每个节日都有一大特点,就是吃一种独特的食物。端午吃粽子、过年是年糕、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
但是不同的地方食物的口味又有所差异,多元化的庆祝习俗正是一次教育的好契机,我们不妨带着孩子来一场生动的调研——最受欢迎的月饼是什么?时间:中秋前后,地点:家附近的超市。
在行动之前,先准备一张《调查记录表》(大龄的孩子尝试自己设计,小龄的孩子由父母提供),然后我们就一起去超市吧!
如果时间充足,在记录完月饼的种类之后,家长和孩子可以蹲守1—2小时,观察哪种品类的月饼售卖最多,好评度最高。
另一种更省事的方式——化身小记者采访售卖员“今年的月饼好卖?”“哪一个卖得最多?”(一般软萌萌的小朋友,又是基于学习的目的,阿姨们是不会开口拒绝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运用到了点数、记录和沟通,调查研究能力、数理知识都得到了锻炼。
更多的拓展问题:
中秋习俗大调查——各地的习俗有什么不一样?
全世界的人都过中秋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上面的调查表供参考
一幅形象的图画
月亮是怎么变化的?
? 推荐年龄:4岁以上
大诗人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佳节自古就有赏月、观月的传统习俗。
这个时候,好奇的小朋友就会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大家说十五的月亮更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月亮不一样呢?它会自己动吗?”
这既是一个科普问题,也是一个想象问题。
我们可以先反问孩子“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回答很多时候是让人惊喜的。
我曾经和5岁的小侄子聊过这个话题,小家伙充满童真地说“我猜它有时候吃多了,有时候又饿了。”这个答案一点儿都不科学,可是从创造和想象的维度,我们难道说它就是错的吗?
不论何时何地,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都是极为重要的!
有两本有趣的绘本:《月亮姑娘的花衣裳》和《遮月亮的人》,就是从童趣的角度和孩子讲述这个知识,皮克斯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月神》也强烈推荐。
▲绘本故事《月亮姑娘的花衣裳》
我们再来讲讲,那在孩子给出联想和回答以后,如何实际科普呢?
步骤一:准备好灯光和一个圆球(假设我们是地球,圆球是月球);
步骤二:手托着圆球在灯光底下绕一圈,随着我们的转动,球的受光面积也在变化,以此模拟月相的变化。
步骤三:在这个过程中,记得让孩子观察记录,把月亮在不同角度的光影变化画出来。对于低龄的孩子,家长可以先画好不同的月球图,让孩子用黑笔涂上光影变化即可,大龄的孩子则可以自己独立记录。
▲另一种模拟月相变化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一场好玩的财商大考验
送什么中秋节礼物?
? 推荐年龄:5岁以上
财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对孩子的财商启蒙不应局限在认知钱币和简单的运算,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在此基础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中秋节送礼有什么讲究和寓意?
给谁送礼?他喜欢什么礼物?
同等的价钱可以有哪几种组合方式?
最优的方案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以“送什么中秋节礼物”为核心驱动问题,孩子在行动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生发出多点的思考,然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锻炼了独立思考决策和财商的能力。
那么,实际怎么操作呢?
在确定了对象之后,帮助孩子一起写下初步的计划(to who?Like what?),给他一笔钱,比如100元,带着方案去到附近的大商场(网购也不是不可以哦),让他在限定的金额内,自己搭配选择合适的礼物,并说出选择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设计的“中秋之探究活动方案”。
细心的你肯定观察到了,这些活动目的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最大的共同点是,以一个基于现实的好问题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最大可能地启发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获得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也正是探究式教育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