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节选自《早期教育》2012年第12期,原文题为《选择与迷失 ——从科学发现室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作者:杂志社记者陈宁。
我国幼儿园设立科学发现室(简称科发室)起源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当时南京师范大学王志明老师等幼儿教育专家从美国进修回国,开始鼓励和引导我国幼儿园建立科学发现室。科学发现室的主要作用是给幼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提供专门的空间和设施。到 90年代中期,科学发现室已经在我国幼儿园得到普及,科学发现和探究一时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的一股新潮。
历经了 20多年的摸索,科发室在促进儿童科学探究上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就这个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正在流失的探索空间
现实状况是,很多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缺乏目标性、科学性,随意性较大,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软肋。
科发室正在演变为如下几种类型:
科发室里应该做什么?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科发室在 9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南京了,近几年,为了解决入园难问题,幼儿园忍痛将科发室改造成教室,扩班招生。但他们的科学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儿童的科学素养照样发展良好。通过对科发室和科学活动的多年潜心研究,实验幼儿园对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已经扩大化,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也在相应地发挥部分科发室功能。
南京市科学教研组组长、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告诉记者,孩子之所以狂热地喜欢科发室,是因为那里给了他们一种自由的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和氛围,到了这个空间,孩子可以无所禁忌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去发现、去思考。而同一种材料,孩子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或发现。这才是科发室真正吸引孩子的地方。
探讨科发室的功能,其实质就是在探讨科发室如何真正成为孩子最喜欢也最能满足其探索欲望的地方。
其中,让很多幼儿园困惑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内容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放在科发室?
一个是材料的更新。多长时间进行调整适宜?
根据记者调查,很多幼儿园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仅从南京地区来看,少量幼儿园能够考虑小中大班的差异,从操作程序的复杂性上、从原理的深浅性上,尽量兼顾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能力和心理需要特点,分类提供材料,但是更多的幼儿园除了在材料损耗时进行更换,对小中大班都提供同样的、固定的材料。整体而言,科发室欠缺对内容、材料提供的科学性方面的考虑。
1
材料投放
南师大学者张俊认为,建立科发室,材料投放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关键是看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科发室可以与教室科学区角功能适当区分,配备一些大型齿轮、机械运动类的材料。
这与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幼儿园观点高度一致。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曾经做过对大班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研究,结论是材料如果能够让幼儿产生反复操作的欲望,并能从中获得多方面的体会,持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跟探究欲望,那么,孩子们将满心欢喜地来到科发室。
2
科发室活动与集体教学相结合
张俊建议科发室活动应与集体教学互相弥合,也就是说科发室的活动内容应该与课程建立相应的内在联系,在这样联系基础上的材料投放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曾对科发室的材料投放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 ———《科学发现室材料结构的研究》,结论是:声光电、机械、理化等一系列适合放在科发室内的材料,它们看似凌乱,实则是有内在结构和序列的;看似与集体活动分离,实质上是可以建立内在联系的。比如大班进行热水怎样变冷的探究,如果需要工具测量就在科发室进行。这种联系可以是主题前期经验的调查、可以是主题后期的进一步探究。由此,他们寻找到了科发室探究内容与集体课程建立的一种初步关联。
3
活动组织
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更适宜科发室呢?教师创设主题活动与儿童自由分组相结合,被不少幼儿园认为是最佳选择。这样既满足了班级内大部分孩子的主题探究兴趣,也给孩子自由探究预留了空间。
关于科发室活动频率问题,一周一次、各班轮流的常规做法是否合适?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亦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结果发现这种方式对孩子经验的连续积累不利,因为活动间隔较长时间之后,孩子的兴趣点可能就此消失。调整后实验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孩子可以到科发室持续探索两三周时间,他们认为这对保护孩子的科学探究热情和兴趣非常重要。章丽提及自己班上的一个孩子,他一直在科发室玩沙漏,直到有一天他非常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老师,小沙漏漏四次正好大沙漏漏一次,这说明他通过探究发现了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而这样的发现一定是在连续探究之后才会发生的。儿童脑科学的相关研究结论亦证明,儿童对规律的发现或对概念的探究获得,必然是在有一定时间保证的连续探究之后才能够出现的。
因此,我们说,科发室应重点保证儿童所经历的探究时间和过程。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也欢迎您推荐给您的朋友们。
爱弥儿——科学思维培育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