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晏燃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常常会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情绪的漩涡中。
前两天,收到一位妈妈的私信,她说:
孩子特别敏感,不能接受任何一点点批评,甚至别人不同的意见,也不能接受。
周末的时候和孩子玩搭积木游戏,因为积木歪到了,他就赌气不玩了。
还顺带着把我搭建的积木推到,我忍不住说了他两句,孩子就开始无理取闹。
这位妈妈说,最后她是以“自己的情绪压制了孩子的情绪”才将这场闹剧收场,可事后想想又后悔不已。
孩子稍微一批评,就立马嘟嘴巴、泪汪汪,继而发脾气,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是这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心”。
如果孩子出现这一现象,首先要恭喜大家。
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他人的评价了,他的自我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既然孩子自我认知已经有了发展,为何还是说不得,一说就哭,那么玻璃心、情绪化呢?
孩子的玻璃心,
很多是被“捧”出来的
现在很多家庭,都将孩子当做了家庭的中心。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独宠孩子一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就这样,孩子越是被娇惯,家长越是处处“捧”孩子,孩子越是玻璃心。
1、夸出来的“玻璃心”
我见过很多家长,特别会“夸”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都要夸一下,“宝贝真棒!”、“宝宝,你真聪明!”
这种无处不在的“你真棒”,正是孩子养成“玻璃心”的根源之一。
过多的夸奖和期待,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反而会让孩子失去正确看待自己能力的机会。
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
当他真正遇到一点挫折,做事情受挫的时候就会发脾气。
陷入挫败感之中的孩子,更是受不得一点委屈,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无理取闹。
毫无缘由的夸奖,其实也是一种伤害,你把孩子捧得越高,孩子遇到挫折时候的心理落差就会越大.
有的孩子可能接受不了现实的打击,从而变得“玻璃心”。
2、惯出来的“玻璃心”
我见过有的老人带孩子,当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老人就会跑过去抱起孩子,边哄边说:“宝宝不哭,这个地不好,我们打它。”
给孩子擦了擦眼泪,随手用力的拍打了一下地面。
这样的方式可能只是出于逗孩子开心,但是会让孩子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才致使自己摔倒了。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无论我做什么都是对的;
你们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就是错的,一旦孩子遇到批评或拒绝,就会产生挫败感。
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说几句就哭闹耍赖,批评一顿就离家出走……
其实这一类孩子都是家长娇惯出来的“玻璃心”。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玻璃心”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内心强大一点。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点“玻璃心”,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1、提高孩子认知能力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自我认知不断进化的过程。
自我认知,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孩子有时候表现出的动不动就发脾气、听不得批评、输不起等情绪化的行为,与他没有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有很大关系。
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会经常因为各种小事而哭鼻子、耍赖,这与他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有很大关系。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概念,当别的小朋友或成人“侵犯”了2岁孩子的权益的时候,他往往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抗议。
3-6岁的孩子,此时“自我认知”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同伴关系等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评价。
这个阶段的自我认知虽然成分要素增加了,但认知维度还是比较简单。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孩子看得尤为重要。
6岁前的孩子,容易情绪化最大的原因在于孩子对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孩子缺乏自我认知的表现,往往是内心不够笃定,过度看中别人的评价,时刻担心自己受到不好的反馈或评价。
孩子3岁之后,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告诉孩子别人的评价只是别人的一种建议,并一定是真的。
有些事情,是需要靠自己去甄别,教会孩子看淡别人的言语。
一定要让孩子渐渐明白,这个世上,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接纳他、喜欢他、肯定他.
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首先要让自己优秀。
2、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敏感与情绪
美国伊莱恩·阿伦博士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词语叫“高敏感”。
敏感的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但这不是坏事,有的孩子靠着敏感的观察,做事谨慎,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容易哭,而被误认为是“玻璃心”。
不管孩子敏感的成因为何,这只是孩子一种人格特质,就像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一样,没有谁优谁劣。
很多研究指出,敏感这项特质,会带来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引导。
你要相信,正因为孩子敏感,天生就能吸收了很多的资讯,所以也会思考得更全面细致,内心世界也会更丰富,更有创造力。
当你发现孩子比较敏感,表现为“玻璃心”的时候,比如遇到点事就表现出不开心、脆弱。
家长首先要回应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却非同寻常。
有的孩子因为年龄小,还没有办法处理自己各种各样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了解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就会明白:原来我是这样的感受,原来这个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
孩子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后,内心才会逐渐强大,也就不那么“玻璃心”了。
3、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体验挫折
没有体验过挫折的孩子,自我评价通常较高,这是一种不真实的自信,一旦遭遇挫折,自尊心就会大大受到打击。
从孩子3岁之后度过安全感养成关键期之后,父母必须舍得放手,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体验挫折。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失败也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体验。
面对孩子失败,父母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介意、不满、无法容忍,孩子往往也害怕挫折,遇到不顺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比如,孩子搭积木的时候一碰就倒,重复四五次之后情绪开始崩溃,发脾气、扔积木,不想玩了。
你会怎么引导孩子?
有的父母会继续鼓励孩子,“加油,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其实你的潜台词是在说“你一定要做到,多尝试几次,做不到我会失望的。”
孩子已经尝试好多次都失败了,再让他继续承受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不如换个说法:
“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付出了,就算失败了,妈妈会依然爱你。”
你也可以过去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将积木搭建起来。
有玻璃心的孩子,往往有好强的家长。
孩子遭受挫折之后,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一味鼓励他努力成功,而是需要父母帮助他尽快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毫无挫折地长大的,也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用面对挫折的。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生活哪能一帆风顺,越早教会孩子懂得失败是可以控制,孩子才能越早积累面对失败的平常心。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里说:
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父母的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学业止步不前的导火线。
父母就像是一面镜子,情绪的好坏将直接刻在孩子身上,变成孩子长大后的样子。
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玻璃心”,孩子的脆弱都需要家长的用心呵护和理解。
面对孩子的“玻璃心”,父母千万不可冲着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的每一次情绪问题,都是在向我们发出“求救的信号”,你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力量源泉。
◆ ◆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