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中有一位宝妈找我吐槽,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这离着青春期还远着呢,为何跟孩子沟通就这么难呢!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
孩子不仅不愿意和你沟通,而且还动不动就把各种口头禅挂在嘴边。
比如,“随便、都怪你、反正你也……”等。
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进入叛逆期了,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遇到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其实,孩子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并不是叛逆,而是他在发出求救信号。
孩子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需要父母的帮助。
你若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例如下面这3个征兆,其实隐藏了很多重要信息,你都读懂了吗?
孩子常说:算了,反正…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尽心的神圣职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有的父母,明明心底里是爱孩子的,可不知道为什么,话一说出口却成为了伤害。
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喜欢用批评的方式,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做饭的时候,孩子想要过来帮忙,看着孩子蹑手蹑脚的样子,对孩子说:
“算了,你去玩吧,反正你也不会。”
看到孩子学习退步了,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对孩子说:
“就那样了,反正你以后也上不了清华北大,读一个普通大学就行。”
有时候,虽然这可能只是一句气话,但孩子很有可能会当真;
在这种言语暗示之下,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这句口头禅。
如果你仔细留意,那些被父母称之为“叛逆”的孩子,最喜欢说的两个字就是“反正”。
“反正我说什么,妈妈都不听。”
“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
“反正我学了也学不会。”
孩子常说的“反正”两个字,到底代表的是一种什么心理?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说“反正”的话,是由于平时被打击的次数多了,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出于害怕心理。
不想再体验失落的伤害,开始降低自己的期待,用“反正”来掩饰自己的期待。
如果孩子总是说“反正”这两个字的时候,这并不是孩子的叛逆,也不是孩子想跟你对着干,而是他在发出一种求救。
孩子碰上了过不去的坎儿,需要父母的帮助。
遇到孩子说“反正”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孩子的反话正过来,看见孩子“反正”背后的真实需求就可以。
比如,“反正你不会”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会。”
“反正你觉得我不如别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能觉得我比别人好”。
明白了孩子的真实意思后,父母就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及时回应孩子的期待。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他的想法会被尊重。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求;
对于那些无理的要求,或者做不到的需求,可以跟孩子说明缘由。
即便做不到,如果孩子知道你其实明白他心里的期待,他就会得到一份安慰;
即便期待满足不了,也未必就会感到受伤。
总爱跟父母对着干,
是孩子想体验长大的感觉
很多父母喜欢告诉孩子应该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总是“善于”掌控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行动磨蹭,或者反驳父母,开始跟大人对着干的时候,父母就会更加焦虑,思绪万千,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为什么会跟你对着干?
孩子从2岁开始到4岁,会经历自我意识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
这时候出现的类似叛逆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成长意义的。
这是孩子的自我在成长、在发展,在向这个世界宣告: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自己的选择。
尤其是7岁之后的孩子,俨然成为一个爱唱反调的“小大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总想自己做主,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有的甚至愿意跟同学、好朋友分享,也不愿意让父母知道。
这个阶段的孩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大人,不喜欢长辈的干涉,做事情喜欢亲力亲为。
但他们也会脆弱地依赖父母,不讲道理,显得特别娇气。
尤其对父母的干涉、吼叫,会进行顶嘴,以示抗议。
面对喜欢对着干的孩子,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这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把掌控感一点点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在摸索中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不能总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父母不舍得放手。
当父母尝试去松开双手,给孩子一份信任和自由,也许,孩子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孩子脾气太犟,
是在保护自己的主见意识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意识的100名儿童和没有这种意识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了十几年。
结果发现:
儿童期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孩子,84%的人长大后意志坚强,有主见,能够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能力。
而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中,只有26%的人成年后能坚持自己;
其余74%的人做事没主见,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倔强的孩子看上去很固执,但却是一个“绩优股”。
如果家长教育得当,孩子隐藏着那份巨大能量会被激发出来,让他终生受益。
尊重孩子的“倔强”,就是在保护孩子的主见意识。
孩子的脾气太倔强,应该怎么引导?
1、调整心态,尊重孩子。
面对“倔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表现,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够充分,或者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太大,孩子会失去信心。
有的甚至会用更加叛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2、控制自己的脾气,多聆听孩子。
倔强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聆听,他们之所以倔强不听劝,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观点。
而这个观点造成了他们的不配合,孩子需要父母多花时间去聆听。
父母在聆听的时候,可以先认同孩子的行为或想法;
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家长也能通过孩子的诉说发现原因所在。
3、用规则约束,避免自己说“不”。
如果说倔强是感性的,那么规则就是理性的。
对于倔强的孩子来说,脾气可以有,任性的行为也可以有,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父母必须要做好把控。
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避免用“你不可以”、“你必须”这类的词语。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的制定,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什么事情可以向父母请教,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让孩子有一个界限感。
规则的建立,要简单、具体、明确,并且一点一点的建立,不宜太多。
孩子和父母,其实是对方的镜子。
孩子通过这面镜子,依稀看到自己长大以后的模样;父母通过这面镜子,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
我们都是在彼此身上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感受爱,然后在爱里,看到彼此闪光的地方。
◆ ◆ ◆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