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活动材料的活动。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主题活动不能深入开展,流于形式。
一学期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从分科教学到主题教学,期间我们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艰难过程。分科教学的利弊已有定论,无需我再说明。而主题教学,相对我们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还有待我们去认识去探索。
新《纲要》十分重视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那么我想:在我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是否亦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呢?
反思一:主题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兴趣
主题教学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于主题的选择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为主。幼儿从了解、探索、计划、解决问题到知识的获得,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
我们的主题内容大多是在期初拟定的。我们挑选了一些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了解以及孩子应该有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以自己平时的观察,对自己班上孩子的了解,能够得知哪些内容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但是,一个主题是否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兴趣?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对活动中不感兴趣的幼儿如何引导,还是顺应他们自身的兴趣,这是值得探讨的。我想,主要是由于幼儿人数多,我们活动开展的活动还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使得不能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
反思二:活动时间是由教师预先计划还是由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所决定
虽然强调要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我们自己的安排来决定活动时间。一个上午常常两个活动,有时一个活动中孩子的兴致很高,可是若不停止就无法进入下一活动,我们往往就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前一活动,统一进入下一活动。因此,虽然我们不说上课下课,但孩子们还是会问:什么时候下课?等会上什么课?
另外一点,我们惯于把一个主题在一周或者两周内完成。这是因为,我们一个教师要完成一周的主题教学。其中的利,是教师对整个主题有更合理的安排,各个内容联系更密切。但是,如果一个活动只能进行半周,接下去孩子们的兴趣已减弱了,那里是继续按照计划进行,还是按照孩子们的兴趣而转移?如果一个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结束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而下一周教师安排的主题则是另外的。那么这时,我们是放弃计划,继续这一主题,还是按照计划进行呢?现实中我们总是选择了后者。
反思三:在主题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定与活动设计是否尊重
幼儿的兴趣
一线的老师都清楚,要真正搞好一个活动,需要大量的准备。可是,现实的种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很多活动要求带孩子到现场去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为了安全,我们哪都不敢让孩子去。更多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可要是全部由教师亲手收集制作,这显然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活动材料的活动。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主题活动不能深入开展,流于形式。
【案例: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幼儿兴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