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明天是什么时候?”
“昨天什么时候来呀?”
时间,对于0-6岁的孩子而言,看不着也摸不着,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可面对“时间”这个具有流动性、不可逆性、而且非常抽象性的概念,却犯了愁,怎么让学龄前的孩子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呢?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概念
时间就像漏斗里的沙子,悄无声息却一直在流逝。你无法左右时间的流逝,也无法对时间进行管理。
时间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轴中,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成人能够很容易理解“时间”所代表的意义,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会看时间、认识时间,却是一个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1-3岁孩子认识时间
作为父母,真的很想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然而,孩子对时间的认知,需要年龄和心智成熟的沉淀,对于1-3岁的孩子,他们感知的“时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他们最早理解的时间概念,就是白天可以玩耍,黑夜来临就要睡觉,这构成了他们的“一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间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他们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用“明天”泛指将来。
甚至有些孩子,还分不清楚“现在”、“过去”、“将来”的含义,家长也不要着急,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只限于宽泛的时间。
他们能够分清楚“上午”、“中午”、“下午”这些宽泛的时间,就非常不错了。
3-6岁孩子认识时间
3-6岁的孩子,已经能准确的理解“早上”、“晚上”、“现在”、“将来”的含义。
但对于年、月、日、时、分等时间概念,还是相对笼统一些。
孩子3岁以后,逐渐有了时间概念,看到家里的时钟,总会时不时的问一句,“妈妈,长针指到12了;妈妈,那个红色的针跑的好快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间”的好奇心,不再局限于模糊的概念,而是寻求更加确定性、准确性的时间表述。
当孩子对数字、数量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家长就可以教孩子学看钟表。
观察钟表上的数字,这些数字用来表示什么?钟表上有几个指针,分别有什么作用?
平日里这些一点一滴的提示,都能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时间”。
如何将时间“可视化”给孩子
教孩子认识时间,家长就要想办法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事件化。
如果孩子能够“看到”时间,将时间可视化,可以被孩子观察到,那么孩子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
1-3岁孩子
1、时间事件化
时间事件化,比如,跟孩子说“明天”带孩子出去玩、“早上”起床要刷牙、“晚上”天黑了要睡觉。
用具体的事件代替时间概念,这样更符合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也更容易理解时间概念的词汇。
2、时间可视化
时间可视化,怎么理解呢?比如早上起床,我们跟孩子说早上7点起床,孩子可能不理解7点是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你可以将家里的电子闹钟拿出来,告诉孩子,当第一个数字变成7的时候,就代表7点钟。
这样一来,对孩子来说,时间不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了,而变成了一个可以看到的熟悉的具体数字。
当孩子将具体事件和可见到的数字联系起来,“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3-6岁孩子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通常用活动时钟、时间三段卡等来帮助孩子认识时间。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会学习到年、星期、个人/家庭时间线、人类的进化等一些带有宏观层面的时间概念学习。
1、DIY时钟
我们家里都有时钟,但是一般都是悬挂在墙壁上,孩子几乎是够不着,也摸不着。
让孩子认识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时钟,通过手工制作,可以让孩子初步认识时钟面盘、分针、时针。
家长们可以边制作,边给孩子普及基本知识,比如分针走一格代表5分钟,时针走一格代表1小时,让孩子自己动手贴一贴数字,能加深他们对时间的理解。
2、时间三段卡
蒙台梭利三段式教学,以及三段卡的设计,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理论依据支撑。
最精妙之处在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三段卡有着不同的用法。
通过图形、数字、汉字的结合,不仅让孩子认识了汉字,还能培养分类、配对、观察等能力。
时间三段卡,是带有时钟面盘、数字的卡片,一张仅含有时钟面盘、一张仅含有数字标签的卡。
通过卡片时钟面盘和数字卡片的配对,将“时间”可视化孩子容易理解的数字,几轮练习之后,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基本没有问题了。
3、绘本故事
5岁的果果最近在学习时钟,她大致知道了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跑的最快的是秒针。
但也仅限于能说出短针指的是多少,长针指的是多少,还不能熟练的表达出是几点几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绘本非常感兴趣。我为她选择了一些适合她看的绘本,如《我的一天》、《分针大冒险》、《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绘本。
充满趣味的故事,隐藏认识时钟和时间的小知识,和孩子一起读完绘本故事之后,孩子能加深对时针、分针的作用的理解。
时间具体化、事件化、可视化,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长度”,孩子更容易理解时间概念。
福利时间: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时间三段卡】可领取时钟、分针等相关三段卡和作业纸!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