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幼儿制定的活动规则用图文的形式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让幼儿自觉遵守。这样,保教活动就会井然有序,活而不乱了
一、案例描述
这天上午,我到中班观摩语言活动。一走进活动室,看见孩子们腰板挺得笔直,小手背在身后,坐得十分整齐,嘴巴闭得很严,一点声音也没有。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们的左手刷地一声举到胸前,感觉就象训练有素的士兵。这节活动,课堂秩序出奇得好,可是从孩子的表情及眼神中,却透出一种拘谨、压抑、不自在的感觉。
二、分析
显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及活动的组织中,这个教师十分强调孩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非常重视常规教育,对许多具体的行为方式,如坐姿、回答问题时的举手姿势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强化训练。这样的规则对于教师自己是十分方便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着至高无上的管理者的角色,幼儿如同他们手中的一块块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什么样就捏什么样,而孩子却感到十分压抑,脸上没有了孩子纯真、自由活泼的笑容与神情。
三、反思
1、幼儿的发展是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所说的习惯是泛指,包含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有句民谚说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当然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是必要的,这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安全的需要,但在良好的秩序中要能够实现幼儿自律、自控和精神上的自由。象这位老师把幼儿紧紧地控制在自己的规则之下,幼儿哪有自由可言。
2、尊重
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许多规则可由师生共同建立或者幼儿自己制定。如果由幼儿参与制定或由幼儿自己商量提出的常规要求,幼儿会积极遵守。由“老师说要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如大班“开汽车”游戏,玩法及规则由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大家一致提出汽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撞车,顺着一个方向开……有的幼儿还提出要建一个汽车站。经过幼儿商量讨论的规则,大家都能特别注意遵守,个别幼儿犯错,其他幼儿也会提醒。
3、要注重环境中的隐性常规教育。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在美工区放置抹布和扫帚等清洁工具,以便幼儿可以自己清理洒出来的颜料和纸屑;在盥洗室贴上洗手顺序图,提示幼儿正确洗手;在各区域地板上贴上小脚印,以保持区域间通道的畅通。我们将幼儿制定的活动规则用图文的形式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让幼儿自觉遵守。这样,保教活动就会井然有序,活而不乱了
【案例:寻回失去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