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又悟出一点: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细心、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幼儿。
案件之一:
集体晨会时,幼儿都静静的站着,表情严肃的注视那冉冉升起的国旗。礼毕后是惯常的国旗下讲话和宣布好孩子名单,宣布名单的一刻是最令幼儿激动的,他们个个都是那样的神气,期待听到自己的名字。在这一刻,我的眼睛却无意间扫到了低着头的烨烨小朋友,他的怪异举动驱使我上前仔细查看一翻。走至他身旁,轻拍了一下他的头,他竟莫名的下了一跳,再看他手里,居然拿着两支蜡笔,带着纳闷我收走了他的蜡笔。
案件调查及处理:
回到教室,我就对烨烨的两支蜡笔的来历进行了盘问,得知蜡笔是从美工区拿的,经过核对确实没错。问其拿蜡笔的原因,竟出奇的简单:家里没有。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保护其自尊心,便在其他幼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烨烨小朋友进行了“幕后”教育。
放学时,带着疑虑与烨烨的妈妈谈了话,他妈妈听后很是气愤,表示回家要好好教训他,而且还分析出了新的原因:烨烨家中的蜡笔盒里缺了黄和绿两支蜡笔,而烨烨拿的也正是这两种颜色。调查到此事件已经很明朗了,既然已对他进行了教育,想必烨烨小朋友定会吸取教训再不犯了。
案件之二:
午睡时,幼儿都安静快速的脱衣睡下了,我便挨个床的去帮他们盖好被子。盖至烨烨床上时,见他快速的将手放入被窝,敏感的我觉得他手中肯定有什么东西,掀开被子严肃的示意他摊开手掌,果不其然,他的手中竟握着一小块橡皮泥。我预猜这橡皮泥定是上午幼儿手工活动时,烨烨偷藏的。想到此,我又猛的联想到前一天两支蜡笔的事,顿时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安抚他快速入睡。
案件调查:
事后我和配班老师商讨了一下,此事有必要与他家长郑重的谈一次,共同商讨教育良方。事不宜迟,当天放晚学时,我俩便与他妈妈深谈了一次,谈话中得知,他妈妈由于面子上过不去,在上次谈话中隐瞒了很多情况。原来烨烨小朋友近一个月以来有一坏毛病,不管在谁家玩,总喜欢将别人家的小东西偷藏在口袋中带回家,如硬币、小玩具、糖果等等,见什么拿什么。为此事,烨烨的父母也对他教育了多次,他爸爸甚至还用皮带抽打过他,可也无济于事。听到这些我和配班老师都感到很吃惊,在理解烨烨的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之余,我们也婉转的指出了其父母教育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而他妈妈也欣然接受了,并再三希望我们能为他们想一个教育良策。
制定并实施教育方案:
首先,我们对烨烨的所有行为进行了分析,断定他的行为不是常人所指的“小偷”行为。因为从幼儿心理特征来分析的话,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很好的判变是非的能力,对于自己行为上错与对的界限还很模糊,对于他物与我物的区别还不到位,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东西我都可以拿来玩甚至带回家,而不去管这样物品属谁所有。所以烨烨小朋友会将自己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也不会有改正的想法。
接着,我们又对烨烨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不容置疑的是,烨烨父母是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的,但他们过于迫切的希望导致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第一次发现孩子有随便拿人东西这一行为时,没有很好的重视及教育,而是草草处理了事,导致了第二次、第三次不好行为的发生。二、
烨烨父母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这一错误思想及顾及自己颜面的行为,不但没使烨烨小朋友“痛改前非”,反而将“明战”改为“暗战”——将所有从别人那拿来的东西藏在隐蔽的地方,在无形中更促使了烨烨坏毛病的滋长。
对此,我们仔细商讨出了一方案:第一步,烨烨的父母必须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抛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极错误思想,变“打骂”为“慈言善语”,变“说教”为“谈心”,让烨烨在一次次宽松的朋友似的谈话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及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的不良而严重的后果,从而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第二步,父母、老师身份的转变,要变“长辈、老师”为“朋友”,与之平等相处,并时时提醒、督促他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有拿人东西的行为,在以理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其主动承认错误,将东西还与他人,再不能因面子而错过教育良机。第三步,耐心的实施教育方案而不急于一时,家园共同协作、时时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烨烨在家在园的表现。
方案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家园两方的“监督”教育,烨烨的改变令我们很欣慰,他不但改掉了拿人东西的坏毛病,而且,在幼儿园我们还几次发现烨烨在教育其他幼儿不要随便拿人东西,俨然一名“小老师”。另外据家长反映,烨烨还将从别人那拿来的东西全部找出,在父母的陪同下一一还掉了,可见,烨烨和他父母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自身所得教育:
从烨烨这一事件中,我深刻领会到家长、老师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领会到了教师的职业敏感度是何等的重要;更领会到了带领家长共同使用正确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不敢想象,如若我们当初对烨烨的行为不闻不问或者是“一棍子打死”,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所有的责任我们能承担得起吗?由此,我又悟出一点: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细心、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幼儿。
【案例:他是“小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