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因为积木有限,幼儿想出用功能最少的半圆形做小船,黄浦江面上荡起了一只只3edu。
记录:在结构区里,董国浩和蔡秋实正在搭房子,听到声提示游戏结束时,董国浩连忙抓起一座大桥要把它拆掉,老师正准备把作品拍下来,见到董国浩这番举动连忙制止:“不要拆!”正是这句话引起了一场纠纷。董国浩面红耳赤地重复指责蔡秋实:“你为什么拆我的桥!你说,你为什么拆我的桥!”说着说着眼泪都要出来了。蔡秋实莫名其妙地说:“你的桥船开不过去!”而董国浩仍然继续指责:“你为什么拆我的桥!”
分析:事情发展到这里,老师马上意识到刚刚不经意的那一句“不要拆!”引起了董国浩的误解——“蔡秋实拆我的桥,老师不批评他,我拆他的桥你就批评我,不公平!”老师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一起,他第一个要拆那座大桥。老师连忙安抚董国浩的情绪,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董国浩搭的是一座中国古典拱桥,桥墩结实而且比较多,多建在河面上;而蔡秋实搭的是一座南浦大桥,有气势但是不巩固。老师从功能和适用层面上区分了两者的不同,使董国浩平静下来,而且逢人便说:“我搭的是拱桥!”
两名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并不知道拱桥和南浦大桥的名称和用途,只是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通过搭建的动作表现出来。老师的介绍巩固了幼儿的建构经验。
由于当时董国浩的情绪异常激动,他又是一个很腼腆的幼儿,所以处理事情的时候,老师采取了单独谈话的方式。但不足的是应该在双方情绪稳定以后,让全班幼儿讨论这两座桥的弊与利,把他们的建构经验介绍给大家。
此外,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蔡秋实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建议:建构玩具的数量太少了,有的时候玩具不够用。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幼儿相互协商,但在实际游戏中,老师也确实发现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班的幼儿建构经验比较丰富,而且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自动提升。这件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因为积木有限,幼儿想出用功能最少的半圆形做小船,黄浦江面上荡起了一只只3edu。
【案例:幼儿游戏案例《桥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