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幼儿园陆陆续续开学了,面对可爱的天使们,爸爸妈妈们真是舍不得,可孩子终究要长大,粑粑麻麻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刚上幼儿园,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园的人和物都是陌生的,其心理受到一定冲击,分离焦虑随之产生。部分幼儿会有哭闹、身体不适、逃避、紧张、恐慌、拒食等行为。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后产生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的不适。主要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他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三岁前,他们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主,很少或没有进入过集体生活,而三岁之后,孩子们必须要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即集体环境,因此而产生的焦虑现象是正常的。
1. 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产生焦虑,幼儿园入园分离焦虑是每个个体的本能反应。3岁前,几乎每时每刻都和家人在一起,入园后一下子要面对分离,这让很多孩子都无法接受。
2. 变化太大而引起焦虑,孩子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巨大的变化让孩子产生不适应和焦虑。且幼儿园有统一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入园也就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同时也失去了一定的被重视感。
3. 在家里,家人都以孩子为中心,老人、爸爸妈妈都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这导致孩子情感发育迟缓,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也缺乏适应能力。再则由于家长的溺爱,如追着孩子喂饭等,导致孩子自理能力欠缺,不能独立进餐、盥洗、午睡等,使得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感到恐惧,害怕独立生活。
4. 被家长的焦虑所感染。面对分离,很多时候家长比孩子更焦虑。比如送完孩子三步一回头,在校门口偷偷看,当你表现出你的焦虑情绪时,会放大孩子的不安。
面对“入园哭”,家长要“残忍点”
入园前让孩子明白这是次短暂的分离,并且约定好什么时候来接、谁来接,说再见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坚定再坚定。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不肯离去。小孩看到妈妈在外面,就哭得更厉害。老师刚哄完这个孩子,看到别的家长在,又哭闹着要找妈妈,别的小孩又跟着哭。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不适应,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偷偷逗留,这样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更会引发他们入园的孤独感和陌生感,家长一定要学会“残忍点”,表现得很平静,果断离开。
祖辈送孩子入园,看到孩子大哭,心疼不已,他们也在外面不停抹眼泪。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哭泣,让孩子对幼儿园更产生惧怕心理,这样的做法让孩子的哭闹变本加厉。不少年轻父亲的做法比较可取,他们更多是在外面为孩子微笑打气,“宝宝长大了,在幼儿园要做很棒的小朋友,像爸爸一样坚强不哭闹,给其他小朋友做榜样!”父亲能够给孩子带来勇敢、阳刚之气,在鼓励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哭闹严重,吃饭也不如家里多,也容易上火。有些家长感到心疼,便想送上几天,让孩子在家里休息几天,给孩子调整调整。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有些孩子可能就会因此认为,只要在幼儿园哭闹或少吃饭,妈妈就会妥协让步,很可能使得孩子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然而,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来幼儿园又会感到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和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还没有和幼儿园其他小朋友互相熟识,送送停停更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生活。因此,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除了坚持送园,家长还应每天准时接送。有些孩子早上来得晚,别的孩子都快吃完了才送过来,可能会造成孩子因心急而抗拒吃饭,或吃得少饿肚子。有些家长下午来得晚,孩子在陌生环境会缺乏安全感,孩子的情绪会更加不稳定。
初入幼儿园,家长要注意多问一些正向的问题,如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这样的内容。本来孩子觉得离开家长是受了很大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孩子倍加伤心,今后更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如果孩子不愿说幼儿园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
建议家长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例如:“你今天只是到幼儿园门口时才哭了一下,真棒”、“你是笑着和妈妈说再见的,好乖”等。爸爸妈妈还可以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等,帮助孩子增加入园的心理自信。
家长应多和幼儿园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歌,或玩了什么游戏,回家和孩子一起互动,并鼓励表扬孩子。这样还可以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可以快乐地学习很多本领。
幼儿园开学前后,建议爸爸妈妈:
-
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日作息尽量与幼儿园保持同步,比如午饭后进行午睡,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生活。
-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如厕、穿衣穿鞋,能放手的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
借助绘本故事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关于上学的绘本,如《魔法亲亲》、《我爱上幼儿园》、《阿文的小毯子》等,帮助孩子过渡。
-
老师家访时,提前认识老师,加深孩子对老师的熟悉,以便开学时减少陌生带来的不安。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以适应陌生的小伙伴。
-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明白父母之爱,是一段不断放手的旅程。请相信,老师之爱是一场专业而不越权的陪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的老师吧!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