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江苏阜宁、射阳遭受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事件中,6位幼师感动了全中国。很多人都被《江苏遭龙卷风袭击,盐城幼儿园6名幼师拼死堵门护住120名儿童》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不少人点赞这样勇敢、有责任的好老师。
然而事情过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我们习惯了对于个别违背师德老师的口诛笔伐,习惯了针对老师的负面报道!当类似的老师坚守岗位、无私付出的事件出现时,除了刷爆朋友圈,除了给这些老师点赞时,我们还该想到什么呢?
风雨渐歇,老师们都受了不轻的伤,有的满脸是血。他们顾不上自己,赶忙一边安抚惊吓过度的孩子们,一边拨打急救电话,带受伤儿童去医院。
最终在幼儿园被大风掀翻了第三层屋顶的情况下,6名老师用身体把狂风拒之门外,120个孩子仅5名孩子受了轻微伤,2名伤势较重者正在医院救治。
老师感动的背后为什么是感叹?
当不少老师看到这则新闻时,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在这热泪的背后,多少老师的心中却又更添一丝感叹呢!这感叹也只有老师们自己才懂了!
什么感叹呢?这么多年,终于有媒体公正客观报道了有关幼师正面的事件。
要知道在过去这是中国208万幼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要百度搜索幼师和幼儿园,几乎90%的新闻都是非常片面的对幼师虐童事件添油加醋的报道,并加以口诛笔伐。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报纸报道幼师为了班级里的孩子们以园为家坚守岗位的新闻呢?
这一天,让幼师们等了太久了!希望这次新闻报道能够重新让社会看到幼师们的价值,客观公正的看待幼师的职业并给予其应有的尊重。
当我们再一次看到XX幼师虐童的新闻时,请您记得,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像那六位幼师一样,风雨中始终坚守岗位,为您的孩子撑起未来蓝天的优秀同行。
其实,大多老师求的仅仅是问心无愧
前一段时间,身边的老师还在感慨,现在都不敢跟别人说自己是老师,一说,别人准没好印象。
同事们都深有其感:
当老师不容易,但老师们似乎越来越难受到家长、社会的理解。朋友圈里,教师的负面新闻有不少,很多人都在指责教师群体。人人都在责问现在的老师怎么了,怎么没有了以前的为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么没了以往学为师范的精神?虽然也有人说,这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但负面标签仍然紧紧跟着我们每一位老师,舆论压力让即使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教师似乎也难以抬头。
如果说,在朋友圈里的老师与负面新闻关系紧密,生活中老师则被冠上了平庸者的头衔。
你当老师说明你安于求稳,缺乏敢于求进的进取之心;
你当老师说明你的工资不高,生活水准不够,一家人仍然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你当老师说明你一辈子没见过太多市面,就在小县城里面度过余生……
你当老师,说明你足够“平庸”,说明别人再也难以高看你一眼。
无论是偏颇的责骂,还是他人的俯视,都汇成了当今老师口中常说的一句话:“老师不好当。”甚至有些老师会选择告诫学生,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千万别报师范,不值。
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些嘴里说着不值的人,还不是在岗位上度过了这么多个春秋,却从未想过离开?问问他们为什么,为什么当老师这么苦,这么累还要继续,恐怕很多老师都会告诉你三个字“习惯了”。
习惯了每天早起去学校看早自习;
习惯了和孩子们吵吵闹闹地过一天;
习惯了放学后在学校再多呆一会,判完作业再回家;
习惯了在送走一批批孩子的过程中老去……
你说这种情感有多强烈,其实没有,但这样过,很踏实。
其实,我们身边的老师大多都是这样,平平淡淡地教学生,平平淡淡地过生活。或许没有什么伟大的光环,但求无愧于心。
有学生作业没完成,一定要督促;
有学生成绩下降,一定要盯紧;
学生心理状态不好,有些老师甚至比他们还紧张……
认识的一个中学老师,为了了解班上的学生,挨个请他们吃了一个学期的饭;
另一位老师,甚至有个习惯,发音一定要发到最标准,氛围从来只读一声,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他就怕把孩子的读音带偏,考试丢了这几分;
还有一个老师,班上的孩子要中考,他是第一年带毕业班,愣是把每个知识点都做成了一张大表,教给学生如何分辨试卷上的考点,让学生都做到每道题都知道考什么的地步……
他们有时也会凶学生,甚至气急了让学生出去罚站,但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听着熊孩子一口一口叫着他们的外号,看着他们放学时偷偷踹自己的车两脚。
孩子面前,他们是老师,是孩子王,但出了学校,他们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会为了生计发愁、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认识的大多老师,他们不伟大,但活得真实、可爱。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小缺点,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尊重他们的职业。
其实,这就够了。
但当一个个负面标签、一个个带有偏见的指责、一个个仅仅因为个别害群之马就为我们带来的骂名轰然而至的时候,不少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敢批评学生” “不知道怎么办”成了很多老师的口头语。
所以,我们多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次的事件;
我们多希望,社会给我们以正视的目光;
我们多希望,6名幼师拼死护住120名孩子不仅仅是刷爆朋友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内容!]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