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天使?
初读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就被封面上的一行小字所吸引: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
这同时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大家试想一下:当我们怒发冲冠时,面目狰狞的你,在孩子的眼中像不像“魔鬼”呢?当我们和颜悦色时,温柔耐心的你,在孩子的眼中像不像“天使”呢?
我不禁陷入深深地思考:选择做“魔鬼”或者是“天使”,或许就在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中,一个念头之中。因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与地狱之间只有一念之差。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柏林墙倒塌前两年,东德的卫兵亨利奇射杀了一名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青年克里斯。1992年2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利奇受到审判,被告律师辩称,亨利奇只是在执行命令,而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
但是法官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却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当承担的“良心义务”。
这就是著名的“一厘米之变”。
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意味着瞬间可以拯救一条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一次的生命,这是每个人葆有高贵人性的良心义务。
“刽子手”和“救世主”在这一刻淋淋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一厘米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是它往往使很多事情的因果,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所以,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企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
这里提到了“向内求”和“向外做”,就是说,从心出发,利剑出鞘;从思想上彻底醒悟,以行动来佐证。
这就是自我改变,自我突破!而哪怕是一厘米、甚至更小的改变。
细节彰显责任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总会打动人心,并给别人带来感动。
有一次,吉祥宝宝回家说:“今天太热了,老师给我们开空调了, 估计是怕我们中暑,还怕我们热的起痱子。”“你们的老师很爱你们呢!你很幸运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但是你也要注意千万不可贪凉风,远离空调出风口,切记不能让凉风吹到你!”
“妈妈,你放心吧!每次开空调,王老师、陈老师还有朱老师都会把空调往上吹,从来不对着小朋友吹。老师说,空调直接吹着小朋友就把小朋友冻感冒了,老师最不希望小朋友感冒了,她喜欢小朋友健健康康。”吉祥宝宝平静地给我说。
“家长”和“老师”双重身份自动切换。
作为“家长”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内心涌出一片暖意:“妈妈再也不怕我吹空调了!”感动的是,空调往上吹,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从内心对老师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通过这一细节,即可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对教育的用心。
自己所受到的温暖,我会付诸行动,让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作为“老师”,我是这样做的:
我也在用细节践行我的教育感动:午休时空调设定在26度以上、空调出风口永远不会对着孩子吹;我也会给孩子们说,如果有空调的凉风吹到你,自己可以调整位置避开吹风口,或者告知老师,老师会给你及时调整位子,千万不可以被空调直吹到你。
柔美的教育
继续回来!
前面我们讲到“一厘米之变”,也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做“魔鬼”,那么,现在我们来讲一讲“柔美的教育”。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的蔡稳良校长在巡校时发现几个男生围着操场附近一棵几乎光秃秃的桑树上蹿下跳,采摘零星留存的桑叶。蔡校长上前交流后得知,养蚕的学生太多,学校就这一棵桑树,大家只好每天来这儿碰运气。蔡校长吩咐学生找到桑叶采摘时要小心,并跟他们保证学校会重新种植桑树。不用我多费口舌,大家都清楚,若非遇上对教育敏感的蔡校长,那几个男生估计至少要写检讨吧!
我震撼于蔡校长的做法,为他点赞时,殊不知,榜样就在我的身旁。
大班的孩子刚开始学习跳绳的日子里,我班仅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跳,其他都不会跳。
我的美好想法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学跳绳,已经会跳的钻研一下如何跳的更好?还没有学会的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学习跳绳,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肯定会学会的。”
可事实是怎样的呢:刚学会跳绳的小朋友就开始拉着其他人玩花样,比如,两人一起跳。
“先学会单人跳,把单人跳练成炉火丹青的地步,啥花样都会了!”我嘟囔着,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三三两两闹着玩花样跳绳,其他不会跳绳的小朋友索性也扔下跳绳,打闹着来探索花样跳绳。
她看到后,莞尔一笑,接着温柔地加入到孩子们的花样跳绳中。孩子们扯着她的衣服,欢快地和她在同一根跳绳下跳呀跳,不知不觉间,其他孩子自发地排起了长龙,只为能参与拉着她的衣服花样跳绳。
她就是王丽萍园长。
一个跳绳的细节,充分彰显了她的慧智、教育的宽容、教育的耐心。
看着如此有爱的画面,我的内心开始趋于平静,开始重申自己的教育观: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兴趣可能是学习最牢固的根基。
比起惊天动地的改革,一个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足以展现学校的精神价值。忽略细节的教育,犹如没有了绿色的春天,很反常,很吓人!忽略细节的教育,犹如隔靴搔痒,标、本都不治!教育的细节关乎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所以说,细节里真是藏卓见啊!
细节里藏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