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精选活动案例#自然


?编者按?

REDITOR’S NOTE


生命变化究竟是个怎样的过程呢?生命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生命在周而复始的交替过程中揭示其变化的奥义,进化的真谛。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顾忌,会不会孩子无法接受?会不会孩子不能明白?会不会对孩子今后的三观产生影响……


其实,幼儿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生命教育是为了通过教育帮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引导幼儿关爱他人,热爱大自然。所以说,对幼儿进行正确的生命价值的教育,更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叶子上发现了小黑点,这是什么呢?带着疑惑他们开始寻找答案,得出了小黑点是毛毛虫的结论。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新的伙伴,于是轰轰烈烈的毛毛虫饲养计划开始了……

*注:案例选编自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丁家庄第三分园小班 汤晓敏“小黑点”变形记





缘起 /


春暖花开时节,孩子们在午后观察绿植时,偶然发现一片叶子上有少许黑点,凑近一看却是身体细长的小虫子。这究竟是什么呢?是蚂蚁吗?孩子们就此展开了讨论,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小小的“黑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由此,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支持下的饲养活动便开始了。




01


“小黑点” 究竟吃什么?


这天,睿哲早早地来到班上,他蹦蹦跳跳地到饲养区观察,只见原本虫卵停留的叶子上,多了两条黑色的小虫子正在慢悠悠地爬行。“这就是‘毛毛虫’!它们从卵里出来了!”睿哲开心的眼里充满了细碎的光芒。孩子们听到睿哲的声音纷纷围了过来坐在小白桌旁,七嘴八舌地讨论应该如何照顾这些新朋友。


瑞萱:我们要为毛毛虫准备好吃的东西,不然他们会饿死的。

一楠:“毛毛虫吃叶子!你们看,它们现在就在吃叶子。”

沙霖:“毛毛虫还吃苹果、草莓、梨子、蛋糕、饼干、棒棒糖!”

教师:“你们觉得毛毛虫什么都吃吗?”

一楠:“绘本里面的毛毛虫就是什么都吃。

……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针对“‘毛毛虫’吃什么”的问题,孩子们争论不休。这天上午幼儿园给孩子们配的点心刚好是饼干,瑞萱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如果将饼干屑喂给“毛毛虫”,它们会不会吃呢?在小伙伴们期待的眼神中,瑞萱将饼干屑轻轻地放到“毛毛虫”的脑袋旁,只见“毛毛虫”拱了拱脑袋,似是在闻饼干的味道,随后,它慢慢绕开面前的饼干屑,继续吃身下的叶子。


见此情景,孩子们得出结论:“毛毛虫并不是什么都吃。”那么毛毛虫到底吃哪些东西?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做了一番调查。


第二天,孩子们拿着调查表,再一次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调查情况。在“毛毛虫的食物”这一栏处,孩子们画的都是绿油油的叶子,看来,他们有了一致的答案——毛毛虫只吃叶子




02


如何清理“小黑点”的家?


在后续两天的观察中,毛毛虫印证了孩子们的想法,将孩子们投喂的叶子吃的七七八八,而对其他的食物,如苹果皮、蛋糕等不为所动。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毛毛虫”不吃叶子的时候,总是喜欢悄无声息地爬到盒子的最高处或开合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又陆续展开讨论:


一铭:“难道毛毛虫想出来玩吗?”

萱萱:“毛毛虫是不是喜欢在高的地方睡觉呀?”

思齐:“盒子下面有好多黑色的东西,那是什么?” 

馨悦:“那是毛毛虫的便便,就是黑色的!”

何宇:“毛毛虫家里这么多便便,一定好臭,还怎么住啊?”

子航:“毛毛虫的便便还和叶子粘在一起了,他们肯定不想吃这叶子了。”

馨悦:“毛毛虫需要一个干净的家。”


可是该如何清理“毛毛虫”的家呢?子航想用手将“毛毛虫”先拿出来,萱萱有些疑虑地说道:“‘毛毛虫’太小了,要是不小心太用力,捏死了可怎么办?”何宇想了想,提出了把盒子倒扣过来的解决办法,但其他孩子表示此方法不可行,会把叶子和毛毛虫的粪便一并洒出来。这时候,一铭似乎看见美工区桌上的吸管,提议道:“要不用吸管吧,让毛毛虫爬到吸管上,就能出来了。”馨悦质疑道:“要是‘毛毛虫’不愿意爬可怎么办?”


孩子们争执不下,我提议他们先试一试再说。说干就干,他们先将吸管伸到毛毛虫身旁,毛毛虫似乎睡着了动也不动,一铭就用吸管轻轻碰了碰毛毛虫身体,毛毛虫扭了扭,往前爬了爬,真的爬到了吸管上,孩子们的尝试成功了!于是,一铭小心翼翼地将吸管放在干净的餐巾纸上,萱萱转身拿来垃圾桶,孩子们将盒子清理干净,重新在底部铺上新鲜的叶子,并将“毛毛虫”送回叶子上,看着“毛毛虫”干净的家,孩子们欣慰地笑了起来。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03


“小黑点”一动不动,是生病了吗?


这天早上,孩子们突然听到弘博惊呼:“快来看!毛毛虫要死了!”孩子们听到呼喊连忙围了过来查看情况。他们看见毛毛虫一动不动地趴在叶茎上,并且在毛毛虫的尾部有一滩黄绿色液体。“这是什么?”馨悦看到后惊奇地问道。“这跟便便的颜色不一样!”子航看了看后说道。弘博似是害怕毛毛虫真的死了,紧张地摔了摔盒子,可即便这样,毛毛虫还是一动不动,于是宏博紧张地说道:“它不会是生病了吧。”


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带着孩子们找来一个新的塑料盒,扎好洞,准备好纸巾和叶子,将这条毛毛虫暂时先隔离开。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们都很着急,时不时去观察一下。直到放学时间,这条毛毛虫都没有再进食。


到了第二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毛毛虫没有死,它爬到了盒子的最高处并微微蜷起了身体。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发出了疑问。中午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资料,发现了关于毛毛虫的秘密。原来“毛毛虫”在化蛹前会停止进食,并且把身体里没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所以孩子们才会看到毛毛虫的尾部有黄绿色液体


为了帮助这条毛毛虫能够顺利化蛹,孩子们将它放在稳固、不会晃动的台面上,并且在美工区找来一根长长的木棍,卡在最开始的饲养盒盖上,为下一条毛毛虫化蛹提前做好准备。


经过六天的耐心等待,第一条化蛹的毛毛虫终于破蛹成蝶,孩子们兴奋极了!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在对毛毛虫进行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本软绵绵的绿色毛毛虫在颜色、形态、花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雨馨:“蝴蝶太漂亮了!真没想到绿色的“毛毛虫”会变成黑色的蝴蝶!”

萱萱:“翅膀好大呀!它能飞吗?”

沐晨:“翅膀上还有白色的圆点!是它的花纹吗?”


……


有了此次经验,孩子们更加期待另外几条成长中的毛毛虫最终蜕变的样子。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时间过得很快,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毛毛虫接二连三的化蛹成蝶,都长出了漂亮的翅膀,孩子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慕辰指了指其中一只问道:“为什么这只蝴蝶的翅膀不会靠在一起?”通过观察,慕辰发现大部分的蝴蝶停留在枝干时,翅膀处于合拢状态,只有一只“蝴蝶”的翅膀始终是展开的。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再一次进行探索,发现原来还有一种类似蝴蝶的昆虫,叫蛾子。与蝴蝶不同的是,蛾子腹部短粗,静止时双翅平伸。针对蝴蝶和蛾子的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一铭:“原来这只不是蝴蝶,是蛾子啊!”

宗逸:“毛毛虫长大不一定是蝴蝶。”

馨悦:“有的变蝴蝶,有的变蛾子。”

宗逸:“可是在变成蝴蝶和蛾子之前,他们为什么都叫毛毛虫?”


是不是蝴蝶和蛾子的幼虫都叫毛毛虫呢?针对宗逸提出的疑问,我带着孩子们查阅了资料,得出结论:蝴蝶和蛾子的幼虫形态类似,但名称不一样,前者叫蝴蝶幼虫,后者称为蛾幼虫,人们常常以“毛毛虫”来统称


宗逸:“原来我们要养的是蝴蝶幼虫!”

何宇:“只有蝴蝶幼虫可以长大变成蝴蝶。”

馨悦:“毛毛虫不一定是蝴蝶幼虫。”





一、活动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好奇心是幼儿探索的动机与基础。”结合“亲生命”的教育理念,教师为幼儿提供幼儿经历、接纳、共创的学习路径,在《好饿的毛毛虫》绘本主题课程下,延伸出饲养活动,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


“亲生命”教育理念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经历的探究、实验等实践活动,调动身体的感官进行体验、思维和感悟,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品质。”小班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生命和自然现象感兴趣。当新的生命——蝴蝶幼虫来到小二班时,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此我们提供了观察盒、放大镜、纸、笔等材料,支持幼儿的观察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蝴蝶幼虫的外形特征首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从“孵化出”到“化蛹前”,幼儿观察到蝴蝶幼虫的外形颜色由黑色变为绿色,形状大小由细长变为粗大,通过自己的主动观察来获得有关蝴蝶幼虫外形的经验。在后续的饲养活动中,幼儿观察蝴蝶幼虫破蛹成蝶后的状态,找出蝴蝶和蛾子的外形相异之处,继而引发“毛毛虫是不是都是蝴蝶幼虫”的思考。


在饲养活动的初始阶段“蝴蝶幼虫吃什么?”一时间成为幼儿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幼儿结合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知道了“蝴蝶幼虫吃了很多的水果和甜品”继而猜测蝴蝶幼虫什么都吃。为了验证猜测,幼儿利用当天的饼干屑进行多次尝试,发现蝴蝶幼虫对此并不感兴趣,反而盒子中原本的叶子一直在减少,因此幼儿得出结论:蝴蝶幼虫喜欢吃叶子。


饲养了一段时间,幼儿发现蝴蝶幼虫大量进食后代谢的粪便堆积在饲养盒中污染了原本干净的叶子后,他们便共同讨论清理饲养盒的方法。在一开始,幼儿想到先将蝴蝶幼虫取出来,再将饲养盒清理干净,但这一过程中容易伤害到脆弱的蝴蝶幼虫。之后,幼儿提议利用吸管引导蝴蝶幼虫主动爬到吸管上,这样既不会伤害蝴蝶幼虫,也能轻松地将盒子清理干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用吸管引导蝴蝶幼虫爬出,一个人找来垃圾桶,一个人将盒子里的脏叶子倒进垃圾桶的合作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让幼儿成功解决了饲养盒“脏乱差”的问题,使得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性行为。


在蝴蝶幼虫化蛹前期,幼儿对蝴蝶幼虫“排泄黄绿色液体”“停止进食”等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起初,在幼儿还未获得相关经验前,幼儿猜测蝴蝶幼虫“生病了”或“死了”,他们将该条蝴蝶幼虫隔离开,持续关注其变化。通过搜集资料,他们思考、讨论出另一种猜测——“蝴蝶幼虫要化蛹了”,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猜想。幼儿从初期的猜测到进一步的验证,利用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指导策略

1. 丰富观察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的持续性观察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尤其是需要长时间、连续地观察同一种事物时,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小班幼儿的观察范围也相对局限,无法轻易地抓住事物的全貌特征,教师作为观察情境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分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尽可能支持幼儿展开有意义的观察、探究活动。蝴蝶幼虫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观察点,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教师应及时延长幼儿的观察兴趣,丰富观察方式,将比较式观察、系统性观察与单一式观察相结合,利用观察记录单、表征单、彩笔、放大镜等工具,吸引幼儿将观察结果进行表征,提升幼儿观察的持续性。


2. 反思教师的行与思,满足幼儿的科学性探究

由于小班幼儿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幼儿的行为模式通常是“边做边想”,难以“先想后做”。伴随蝴蝶幼虫不断生长,幼儿对蝴蝶幼虫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断深入。教师应提前预设好饲养计划,在此基础上尊重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计划和选择、进一步引发探究和验证。例如,针对“蝴蝶幼虫吃什么?”的问题,幼儿首先分组进行调查,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调查需要哪些东西?”“如何记录?”“怎样分工?”“调查哪些内容?”等,随后幼儿之间分享、交流调查结果,在观察和记录中得出初步的结论,促进探究活动的科学性。


3. 深化家园合作,将生命教育融入家庭

幼儿的良好发展是在家、园、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的,良好的家园合作机制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饲养活动也需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使得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例如,家长可以提前带幼儿进行有关蝴蝶幼虫的调查,参观昆虫博物馆,在户外搜集自然资源等。幼儿通过自身直接的探究,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提升认知能力。只有重视家园合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来,幼儿才能获得更充分、更富有个性地发展。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图片 |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丁家庄第三分园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橙子




>>>>

往期案例


获奖案例 | 游戏也能带来责任感!孩子们把一辆自制的“彩虹车”开进了幼儿园!

获奖案例 | 小班孩子难以合作开展游戏?看一颗珠子引发的“合作”与“数学探索”!

获奖案例 | 惊喜!这类材料竟激发孩子们自发进行了科学探究!

获奖案例 | 站上亲手设计的领奖台,孩子们玩嗨了!看幼小衔接与运动会的完美结合!

获奖案例 | 最常见的“沙水区”如何生发精彩的游戏案例?这群孩子用一根PVC管告诉你!

获奖案例 | 简单的交警游戏也能玩出发展?看孩子的兴趣点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获奖案例 | 除了观察和种菜,种植园还能这样引发“深度学习”,轻松形成优秀案例!

获奖案例 | 小班孩子只能铲沙装沙?看这群孩子如何利用沙水进行深度探究!

获奖案例 | 深度学习+品格教育!孩子们自己做了辆能逛遍幼儿园的小火车!

获奖案例 | 写信必须要会“写字”?来看看这些由孩子创造的“符号”!

获奖案例 | 纸板、小车、塑料筐,看这些最常见的材料如何玩出“学习与发展”!

获奖案例 | 楼房修建引发的课程:和水泥、砌城墙、修烽火台……孩子们把长城搬进了幼儿园!

获奖案例 | 孩子游戏的所有问题都要写进案例?不!只需把握这些“关键事件”!

获奖案例 | 户外混龄游戏难开展?这群孩子不仅在户外玩嗨了,还建起了一座“超级滑滑梯”!

获奖案例 | 让孩子从被动“学科学”到主动“玩科学”,老师做了这些事情!

获奖案例 | 想习得“数学经验”必须依靠集教活动?只需提供这些材料,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获奖案例 | 毛毛虫破茧一定成蝶?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回答你:还真不一定!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