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大班上学期尝试使用自然物以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长度以后,开始感受到使用不同单位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在数值上会有不同。下学期幼儿能够尝试用自然测量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了解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
活动准备
● 铅笔、红色正方形手工纸及面积是正方形2倍的长方形手工纸若干、贴有圆点的垫子三块。
●长短一样的小棒若干,长度如上图中垫子中两点间的距离。
● 地砖示意图(电子图稿)。
以上资源可在课程网站“波比在线”
www.littlebobby.com.cn下载。
活动流程
活动详解
环节一:尝试铺地砖
● 教师出示红色正方形手工纸,请幼儿在地上“铺地砖”。
规则:请两名幼儿在规定时间内用正方形手工纸 “铺地砖”,地砖之间不能有间隙。当喊停时,停止铺地砖。
教师:谁的地砖铺得更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数一数正方形地砖的数量就知道谁铺得更块。地面上正方形地砖的数量越多,则铺得越快;地面上正方形地砖的数量越少,则铺得越慢。
尝试铺地砖
提示
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引导幼儿关注在使用同一大小的测量单位时,测量结果往往和得出的数量有正向关系。教师要让每个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同时在最终小结时,鼓励幼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从而理清测量单位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环节二:找出面积最大的地砖
● 教师出示三块已经铺好的地砖示意图,请幼儿判断哪块地砖的面积更大。
教师:你觉得哪块地砖的面积更大?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哪块地砖的面积更大?
教师可请个别幼儿上前用地砖把示意图中的地面铺满,并记录数量。
小结:有时候用眼睛来比较大小不一定准确,我们可以用大小相同的地砖把示意图中的地面铺满,再数一数地砖的数量。地砖用得越多,面积就越大。
量一量,比一比
测量示意图
提示
建议教师除了准备示意图,再准备放大版的示意图供幼儿放在地上进行拼搭。且建议教师可提供不同于示意图(红色)颜色的带边框的手工纸(如蓝色),以便幼儿测量和计数。
● 教师出示另一块更大的地砖(大小为前一块地砖的两倍的红色长方形)作为测量工具,请幼儿用2倍大小的长方形手工纸测量并记下结果。
讨论:两次测量的对象相同,但为什么两次记录的结果数值不同?哪次数量多,哪次数量少?为什么?
小结:当测量的对象相同时,测量工具自身的面积越大,则最终测量结果所呈现出的数值就越小。
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幼儿测量结果
提示
在此环节,教师应该在环节推进中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测量单位越小,计量结果数量越大)。在幼儿进行测量并记录的时候,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请幼儿体验、感受和验证。
环节三:区域围合并比较
● 教师出示贴有圆点的垫子,请幼儿分成三组用10根小棒在两个圆点之间围地并铺地砖。比比哪一组围的地最大,且测量所用的工具的数量最少,并进行现场记录。
导入
规则:每组只能围一块地;这块地一定要围起来。(如用10根小棒围合,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 教师:你能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这几块地的大小?哪块地最大?
教师:你们觉得可能需要几块地砖?若要用最少的地砖铺满这块地,你们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地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幼儿操作示例
小结:就算用了同样数量的小棒进行围合,围出的地也可能不一样大(如图1最大)。同样大小的一块地,如果要使用到的地砖数量最少,那么所铺的每块地砖的面积应该尽量都选择最大。如图“2”、“4”面积一样大,但是“2”都用了较大的2倍长方形地砖,所以所需地砖数量较少。
提示
在幼儿用小棒进行围合时,教师可提醒幼儿用同种测量工具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遇到同一块地用了两种单位面积的测量工具时,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两倍长方形地砖与单位面积长方形地砖之间的等量代换意义。对于多组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最后教师要全部呈现,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每组幼儿的思考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或问题。
● 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在活动区进行“铺瓷砖”的活动(P382),积累经验。
● 在活动区中继续投放环节三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波比小课堂】中班(下)《有趣的梯形》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拼拼乐》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4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纸牌乐》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中班(下)《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挂彩条》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北京时间》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小兔拔萝卜》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2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毕业餐会》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中班(下)《花匠种花》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开车去郊游》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下册)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你的一个“分享”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