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迷蒙颜色浅,水影连璧寒意深。本期研修分享拟借助“青蛙送瓜”(小班上,“甜蜜蜜”主题)、“秋天的色彩”(中班上,“多彩的秋天”主题)、“山居秋暝”(大班上,“我想知道的……”主题)三个学习活动,分享研修组在“善用活动冲突,以情境化活动体验”上的做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瞄准活动对幼儿经验提升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该类冲突,把活动“诱惑”做到极致,并注意及时与幼儿经验经历相关联,才能激发其调用全身智慧参与其中,最终达成幼儿体验与作品、活动情境多方交融的体验。
以“青蛙送瓜”活动为例,该故事最典型的矛盾冲突有两对:一是西瓜的大与小动物的小,一是青蛙怎样将搬不动的大西瓜送给小动物们分享。当教师把握住作品这两处关键,再把活动放归到主题中思量,自然就能理解本活动是从幼儿爱吃的甜食(西瓜)入手,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从感知实物的甜(西瓜甜美多汁)走向情感上的甜。依循这个思考路径,教师在讲故事讲到某个小动物时,可先以动作展现一下每个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引发幼儿对角色的关注;再同步贴出小动物和大西瓜图标,以听觉(语言)和视觉双重通道强化幼儿对大小冲突的感知。随后,教师再启发幼儿根据角色特征自主讨论吃到大西瓜的办法和移情性假想,助其理解小动物为吃到大西瓜付出种种努力,那种想吃大西瓜却又吃不到西瓜的情感起伏。经此磨砺,幼儿才会对后来青蛙的奇思妙想由衷赞叹,理解故事结局处“青蛙送瓜”甜蜜而又喜悦心情的由来。
(幼儿分享自己填画的“秋天的色彩”调查表)
而“秋天的色彩”活动的关键冲突在于幼儿要以小组为单位,整合组内成员所见到或感受到的秋季特征,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发展幼儿完整有序讲述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整理幼儿提交的秋季调查表时,要注意对其归类,划分出合作讲述的小组话题。活动伊始,教师可邀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带来的调查表,在其讲述完毕后,将调查表粘贴于不同组别下,让幼儿了解不同组别可以讲述话题所包含的内容。
(活动开展前幼儿对秋天认知的收集)
至于整合内容进行有条理讲述这一要求,教师可通过分给组内幼儿每人一张小纸,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分别在小纸上记录下一点或几点与本组话题相关的讲述内容,要求小组成员最终将所有的记录小纸合并为一张大纸的形式呈现,帮助其思考如何“不遗漏其他人信息地”、有条理地讲述。当然,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亦可放在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予以落实。最后评选最佳小组时,教师要对应幼儿制作的图谱,指出该组讲述表现的优胜之处,给其他幼儿以讲述示范;也要结合拓展性谈话,点出本组和其他组讲述的延伸方向,以维持幼儿的讲述兴趣。
(幼儿在纸上记录讨论内容)
古诗的学习同样如此。拿“山居秋暝”来说,该作品的价值在于帮助幼儿感知王维作品诗画交融的特点,感知秋季山野雨后初晴的空旷景象。基于此,教师应鼓励班内幼儿提前开展亲子秋日登山活动,实地感受秋季物候特征。活动时,教师可先通过谈话和图片欣赏,唤醒幼儿的情景记忆,在幼儿描述秋天感受的词语中拎取关键词,简约化呈现于集体面前,供后续与诗句对比。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典型性标准遴选供幼儿重点感受或表现的内容:先是选取体现背景和作者心境的词汇,供幼儿猜测及描述自己感知到的画面及心情感受;再选择画面感最强的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供其进行动作展现。其间,教师可通过给挂图粘贴数字序号的操作,帮幼儿梳理诗句的场景和顺序。在此之后,教师可将第一环节记录的幼儿语言与诗句进行对比,让幼儿感知古诗用语凝练传神这一特征,也由此疏通诗歌情感与幼儿经历间的通道,达成情感互为呼应的渲染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主动学习语境下,教师应善用时令资源和经验资源,从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助益点着手,做透情境细节,利用认知、情感等冲突,调用幼儿的参与兴趣、经历体验,成作品之景、人之常情、作者心境三方之美。
感谢每一位幼教专家、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