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研修现场】语言
乘兴游园云百态,踏青归来叶千姿。不知不觉,《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研修活动已迈过第六期的门槛,研修主题也从经验铺垫转向经验提升。本期研修,参与者在共同观摩过“放风筝”(小班下)、“春天趣事”(中班下)、“云彩和风儿”(大班下)三个学习活动及活动区游戏后,就活动有效性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个有效的幼儿教育课程是由儿童主导和教师主导的教育经验共同构成的,两种模式是互为补充的关系。首先,要想促成幼儿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师必须关注幼儿业已具备的主导经验,确保其在活动前对活动所要谈及的事物、事件拥有充分的感受。这既包括幼儿园内活动的经验,也包括幼儿园外——家庭、社会中活动的经验。
(小班下“放风筝”图谱)
如,在小班“放风筝”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借助幼儿节假日与家长外出踏青、放风筝的经历,与幼儿展开谈话。这样的日常谈话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于“放风筝”这一活动的经验——所放风筝的外观、游戏参与人员、游戏时的心情,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幼儿在集体学习活动的引出环节过度发散,从而保证活动的重心回归到绘本阅读的进程中。与此类似,大班教师在开展“云彩和风儿”活动前也应让幼儿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拍一朵你觉得有趣的云”的观察任务,注意到生活中形态各异、变幻莫测的云朵,以确保创编环节幼儿“有感可发”。
(小班下“春天里”主题墙面)
其次,在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中,教师要学会巧妙利用幼儿作品来吸引其积极参与其中。如,在“春天趣事”活动中,教师采取出示幼儿春游表征作品,来让其谈论“春游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并要求幼儿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对内容做“不与前人重复”的补充,以此发展幼儿“专注倾听他人发言,并有意识地维护谈话规则”的能力。但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需要审慎挑选展示作品,既要照顾到幼儿有话可说,又要涵盖到“不同春游趣事”“同一趣事的不同方面”等多个层面。此外,作品呈现也应以全班幼儿能同时观看到的视觉效果(投屏放大、黑板置前)为宜。
(教师出示春游照片,帮助幼儿回忆春游经历)
再则,要想维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热度,教师在活动现场及活动过后都应视幼儿的兴趣情况、学习机会迅速做出调整,助推幼儿实现经验提升。如,“放风筝”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小动物与其放风筝之间的喜好对应关系”,则通过“绘本里没讲到的风筝,它们的的小主人又会是谁”“如果你要放风筝,你会放什么风筝?”“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放风筝,他们会放什么风筝”等角色置换类问题,及时将活动重点转移至情境迁移后阅读经验的验证上。这样的处理既可深化幼儿对“蜜蜂爸爸妈妈因为喜爱自己的孩子,才会把小蜜蜂放上天”这一情节的理解,也能够很好地将幼儿在上一主题“合家欢”中所了解到的爸爸妈妈的喜好信息运用出来。
(大班下“神奇的大自然”主题墙面)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中班“春天趣事”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在谈论春游所发生的事情均是围绕“换衣服游戏”、“垃圾分类魔毯”等事件,可将话题延伸至“在春天里发生的,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不再局限于春游路上的见闻。当然,延展性话题的确立依然需要教师事先调查过幼儿的经历,选择大部分幼儿都有经历的事件来谈。
(幼儿用前书写方式记录春游经历)
(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前书写作品)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经验与已有经验建立起内在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当幼儿在活动开展前,借由任务式观察、聚焦式体验完成活动经验准备后,教师就应在随后的活动中帮幼儿完成重点明确地、类型丰富的经验梳理工作,并根据幼儿经验重复的次数和兴趣转移的轨迹,及时调整活动方向,助推幼儿向高阶水平迈进。
感谢每一位幼儿教育专家、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