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一个教师能否成长的根本决定于教师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教育观念。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方面。新《纲要》也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而要贯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新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幼儿成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尤其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更应根据自身水平,结合本园特点,促使我们的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更快提高与发展。
一、构建园本研训的师德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一个教师能否成长的根本决定于教师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教育观念。因此,我园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以良好的师德为事业基础,经常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着力帮助教师形成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的品质、无私奉献精神,让其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使每位教师都有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的积极进取心。
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集体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整体效应,更需要团队的合作。我园切实注重在园内建设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凝聚力的学习型团队,增进相互沟通与了解,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团结互助、不分彼此,创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特别是针对我园青年教师多,新教师急需成长的特点,我们更加注重在情感上给予新教师成长的支持。因为新教师刚从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身份,她们是具有很多美好的憧憬、积极上进的,就好比是初升的朝阳。但是,她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却又是茫然的,会因为一点进步而欣喜不已,也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不已。如何才能使新教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呢?我们的做法是从情感上入手,给予新教师充分的信任、尊重、宽容。经常主动与新教师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语言沟通,随时倾听、询问、注意和回应教师的想法,让新教师感受到“我的存在是重要的,我的努力是需要的,我的进步是大家看到的”等,激发新教师成长的愿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无形中让新教师了解到业务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才能胜任工作,增“压力”促“动力”,让她们不断为了发展而努力。如:在家长观摩活动中,新教师是有畏难情绪的,但是这种压力适时地给了新教师“推一把、走出来”的作用,证明努力了是进步的。让“园长围着教师转”,多关注新教师工作中闪现出的“光点”,对新教师心理的问题细心观察,及时关心、辅导,感受在幼儿园的工作是快乐的,从而进一步激发新教师工作的热情,信念和自尊心。
这些措施使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在劳动纪律和态度方形成了良性的学习与约束,而这些就是我园教师业务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为开展园本研训自下而上全面构建了积极的氛围。
二、立足本园实际的园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园教师身兼老师与保育员的共同职责,工作琐碎,平时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多,而且自今年接管全街道各幼儿园后,又兼任了对村幼教师的指导工作。为使教师工作有序开展,又能使教师有学习成长的机会,我园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调整了一贯的教研活动策略,在教研管理上,以园长为首,业务园长统筹安排,教研组长具体操作,骨干教师积极带头的方式展开工作。
(一)以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型研训模式为主要培训方式。
中心教研组是一个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与一般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一般由业务园长听取教师的广泛意见后制定一份教研活动总计划,依据二年来不断改进的一套活动模式,开展具体的工作。如:一课三研式、专题研究式、举办讲座式、课题或案例研究式、交流探讨式、问题会诊式、小组讨论式、组织观摩式、资料共享式等,同时根据学期的教研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具体活动方式。
1、中心教研组的群体学习。
中心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就教师关心的问题作出理论与实践指导,既有上行性的学习,由业务园长提出的要求,如:我们曾开展过“课题方案的撰写”、“本土化的研究策略”等;又有下行性的学习,由一线教师提出的实践问题,如:“幼儿日常小伤小病的及时处理”、“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等等。这些理论的学习让教师能以科学的观点去分析自己的行为,进而调整与改进,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充实。
每一次的学习由教师选择轮流担任组织者,从选择学习的主题到征求广泛意见、收集资料、再组织讨论,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锻炼,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人人参与教研,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主体氛围。
2、连环跟进式的教研。
实践性和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的,并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的。因此,我园将连环跟进式的教研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所谓连环跟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课三研,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从教师的单独设计方案到教研组的交流探讨,再到中心教研组的集体修改,此为一研。再由教师的实践活动、观摩、评析修正,此为二研。第三步,再次的实践、观摩,利用录像进行对比分析,集体反思与修改,“好中求好”,“精益求精”,如此反复实践多次。通过这样的逐层研究,教师集体参与,使教师在如何设计活动、研究方案、实践教学、分析反思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指导。这种实践中的研究学习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学习、思考资源,而且有助于教师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思考、设想付诸试验,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这样的行动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更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3、组织专题研究。
我们以一个阶段内教师们比较关注的,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本学期,我们集中于“建构式课程在我园的适应性研究”,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软件硬件资源下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新课程实践体系。建构式课程将社区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引入课堂,并且有很多融入自然,融入社会的活动。同时课程中的活动更具有综合化,使我们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我们欣赏,但没有条件实践。这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例如:本学期,围绕建构式课程在我园的适应性研究开展了“本土化”区角活动、角色游戏、集体活动的研究,充分挖掘了适合我园的本土化教育资源,组织了“主题评价”的尝试,促使幼儿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以大班主题《亮眼看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总结适合我园特色的新课程实践模式。我们在这一系列专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分析、假设、验证、总结等循环往复的大胆尝试与研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
4、问题会诊式的探讨。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集中集体的智慧,寻找实施中问题的对策呢?中心教研组便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诊式的探讨。每周利用周前会的10分钟,由教研组带给大家一个具体的问题,大家一起围绕此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已的看法。会后再帮助寻找相关资料。这种问题会诊式的探讨,避免了一个人的孤力,集中了群体的认知结果,汇聚了众人的力量。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了教师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
(二)以分散教研组活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研究室,幼儿园是研究中心”那么,各年龄段的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小组。中心教研组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有些方面的研究任务分散在各个教研组。比如说,本土化集体活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的研究,关于主题评价的探讨等,通过小组的研究、交流,使重大的研究任务在分散学习中逐一完成。
并且,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每周集中学习一次,除中心教研组规定的课题外,更多的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展开学习与讨论。主要形式有保教一得式、经验交流式、问题会诊式等不同的模式,特别是针对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我们经常会拿其中的一件事、一个问题、一次好的做法、一点有益的经验来进行探讨、交流与分享。往往一次学习主题后,我们会翻找相关的资料,综合各人的意见,既有教学实践行为为指导,又有理论的支持。例:各教研组是以每天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作为集中交流的固定时间,这种交流是广泛的,又可以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就如当发生幼儿争抢玩具的事件时,互相交流“你是如何处理的”,并寻求理论的支持,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经验,探讨更适宜的方法,并且讨论活动还记录下来,见证教师成长的历程。这种分散的小组学习更重视教研到班、落实到人,更注重对事实问题的描述。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启发教师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交流与分享,又使得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也使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不再只是单纯的个人意见,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果。这种小组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从而逐渐提高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也使得教育能更趋专业化,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发挥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村幼工作的指导。
对村幼实行统一管理后,为了促使村幼教师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们以中心幼儿园为教研基地,村幼教师与中心园教研组结对的方式开展辅导。园长、业务园长负责检查、督促。教研组长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骨干教师为村幼教师展示教学活动、做好领头羊,使村幼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本学期刚接管村幼工作后,对各村幼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调整,作了统一要求。开学初,教研组长下村指导,指导村幼教师各类计划的制定,区角的创设,环境的布置,一日活动的组织,家长工作等。同时,对村幼教师的一日教学常规、集体舞、早操进行了培训。期中,由骨干教师向村幼教师展示了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了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针对一人一班,外出听课有困难的特点,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送教下村。以上活动的开展为村幼教师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上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使中心幼儿园教师与村幼教师共同携手共进。
根据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管理下,也区别对待,既要求每项工作的规范化,又适当降低对村幼教师的要求,使村幼教师能踏着自己的步伐稳地前进。
(四)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壮大师资力量。
随着幼教师资队伍的年青化,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园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而我园每年都有新教师的加入,因此对新教师的培养是我园的又一重点。
新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有心理的跨越,更是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实践化能力转变的过程,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一转变,我园确立了由园长主导,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培养模式。围绕“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合理安排、大胆使用、全面考核、鼓励先进”的二十四字方针,做到“起点高、要求严、培训实”,对新上岗教师制定了三年培养规划,实施导师制,要求:“一年入轨,二年有提高,三年出骨干”,由指导教师围绕培养总目标,对新教师分别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并遵循需要原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提高新教师素质搭建成长舞台,让新教师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首先认真分析了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性格、业务、能力等方面情况,与本园相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合班级,结成对子,在新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上把关,对新教师的发展负责,采取导师制,也就是俗话说的结对子,落实传、帮、带。指导老师要求有较强的责任感,每周都能有一定时间追随新教师的活动或摄录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或是生活中的保教细节,都能在平等、尊重、真诚的交流中帮助新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指导老师是新教师发展的依托。
当然,导师制的施行也不是园方或导师方强加于新教师的,我们要求的指导培养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就如,我园有两位新教师被安排在两个小班任教,于是,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对新教师而言,就是一次学习机会。不但有理论方面的增长,更有实践知识的增长。两位指导老师会综合地指出新教师存在的问题,并以相应的理论加以说明,让新教师能直面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同时给新教师发问的机会,对新教师进行问题会诊式的辅导,针对新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理论和例举两方面帮助新教师释疑。这种由新教师发起的互动,更具有针对性,比翻阅资料书籍来得及时。而且除了一对一的指导策略,我们更是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贯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言,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实在在按需提供辅导。
这种由下而下的指导培养是新教师发展的力量与支持,而我们也充分相信新教师的发展潜力,重视新教师的互动学习,以竞争促发展。每个新教师都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的年龄、地位、知识经验等让她们的互动显得更加平等、轻松。鼓励新教师的群体活动,简单的谈谈工作的感受、快乐与苦恼,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同时也容易发泄不良情绪,从同伴身上获得不益经验。并且鼓励她们多去资料室共同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从与同为新教师的同伴互动中,也能促使新教师产生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作为园方就顺势立导“基本功大比武”,期中安排新教师展示教学实践活动,期末组织新教师进行、简笔画、钢琴弹奏三项基本功展示,既是我们对新教师的考核,又能激励新教师的进取心。
每个新教师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或是能歌善舞,或是能写会画,亦或是稳重扎实,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发展潜能,我们就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这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因人施导”,使每个新教师能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如:我园都飞丹老师方面有爱好,就重点探究教学;贾伶俐老师美术基础较好就专攻水墨画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表现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无论选取内容与设计组织都显示出了不同的特点,从而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纲要》中提到:“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给予其多大的空间。”我们既给予新教师自主开放的空间,激励她们大胆尝试,又为她们创造更多学习与表现的机会。每学期展示活动,如家长观摩活动等,让新教师充分表现自己,首先在园内推出自己,同时多创造机会让新教师走出去,多接触外界信息,丰富她们的感性认识,往往外出的学习能让新教师有很深的感想,也有深刻的反思,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流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否得以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年补充进来的新教师的质量,因此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的教师培训,能使新教师在一年的见习期内提高教育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其以后的教学生涯扎实基础,可见,加强新教师培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为了儿童的康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农村幼儿园无论在师资或硬件设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园实际,以《纲要》为指导,以研究新课程的实施为重点,开展切实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让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快地成长。
【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园本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