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转自公众号:育儿须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kxNDg1OQ==&mid=2650460379&idx=1&sn=774f1a45346d8a8577133fe2a44269fa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十一期间走亲戚,看到二姑正对着自家小孙子抱怨“我的乖乖,你是想把奶奶的老腰累坏吧!”原来小宝宝坐在推车里,手里拿着玩具扔得不亦乐乎,二姑这边刚捡起来,那边宝宝又扔了。还一副期待的样子。“小小年纪就这么调皮,我可不给你了!”二姑说完把玩具顺手放在一边,宝宝看到自己没了玩具,“哇”地一声哭出来。

二姑朝我们笑笑,说她家宝贝孙子特别调皮,这两天就爱扔玩具,各种东西放在手里就要扔,不仅扔玩具、扔帽子,奶瓶正喝着呢,一不留神就扔了。有时捡东西捡得够够的,会忍不住给他一巴掌,可依然不长记性。

我听了忙劝道,宝宝爱扔东西可是好事,说明他正悄悄变聪明呢,二姑你可别阻止他。

很多家长因为对儿童发展心理了解不多,总会把宝宝的一些正常行为误认为是“调皮”甚至是“毛病”,要么大声呵斥阻止,要么动手纠正。却不知道,这些行为恰恰是孩子心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作用是通过探索尝试,进一步促进心智发展,家长若盲目阻止,可是在阻止宝宝变聪明。

瑞士的皮亚杰教授是近代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研究儿童心理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里,宝宝在2岁前的心理发展,属于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宝宝在这一阶段里,主要通过自由探索和各种大运动、精细运动发展智力。在这个阶段里,宝宝的智力增长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对用手“躲猫猫”不再感兴趣,会主动掀枕头、开抽屉找想要的东西:客体永存概念慢慢形成

有过孩子的妈妈会知道,宝宝在六个月后开始对“躲猫猫”之类的游戏感兴趣。很多家长甚至纳闷,这么一个简单的“双手捂脸——再松开——再捂上”的动作,怎么会让小宝宝如此着迷。其实,这跟宝宝“客体永存”认知的发展有关。

这个时候的宝宝,还没有“客体永存”的概念。在他们的认知中,所有在他们眼前的东西才是存在的,一旦人或者事物离开,就是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当妈妈遮住脸时,他们就以为妈妈已经消失,当妈妈松开双手又出现在眼前,他们会十分惊奇“咦,妈妈又回来了!”这种“存在——消失”的游戏类似魔法,自然会让他们十分着迷。

“客体永存”对宝宝来说十分重要,心理学家武志红建议,在宝宝没有形成这样的概念之前,母子之间最好不要有超过两周的分离,不然就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他们会认为,妈妈不要他了,已经彻底抛弃了他。

而等宝宝一岁半到两岁后,初步有了客体永存概念,因为已经知道被挡住的妈妈还在身边,他们便对这个游戏不再感兴趣。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主动掀开枕头找底下的东西,或者翻开抽屉去找妈妈藏在里面的东西,这都说明宝宝的智力已经进一步发育,初步有了“客体永存”的概念。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不断地抛扔物体,并着迷于物体的运动轨迹:空间知觉初步建立

文章开头,姑姑家的小孙子在不停地抛掷物体,其实是开始对空间产生了兴趣。“物体会从上往下掉落”,这在成人眼里见怪不怪,但对宝宝,却是了不起的发现。为了验证和巩固这一发现,他们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游戏”。家长这时如果打击他,就是在阻碍宝宝智力发育。

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物品,让他自由探索,也可以在宝宝会爬时引进球类玩具,让宝宝跟在后面追寻球的运动轨迹。这种跟空间有关联的小游戏,可以进一步促进宝宝空间知觉的建立。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总爱乱用时间词,并显示出一定记忆能力:时间知觉初步建立

宝宝刚出生时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即便在宝宝一岁左右,对时间的感受也不是十分明显。但当宝宝的“客体永存”概念初步形成时,他的时间概念也开始发展。典型例子就是,宝宝能展示出来一定的记忆能力。

比如,妈妈昨天把宝宝心爱的玩具放在了房间某个角落,宝宝第二天要玩,会去那个地方找。另外,宝宝在会说话后,开始对时间词感兴趣,并乱用一气。明明是刚吃过西瓜,却说“我昨天吃的西瓜”。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嘲笑宝宝,尽量用具体、形象的词汇去解释这些“时间词”,让宝宝加深印象。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会做出一系列努力达到某个目的:“因果联系”概念初步建立

记得一岁多的小侄曾经把小夜灯插在插孔中,小夜灯亮了,小侄子眼睛亮亮的,跑过去让妈妈看。结果妈妈一看孩子在玩电,不由分说骂一顿,还把小夜灯拔下来扔掉。一旁的我看到十分心痛,妈妈就这样扼杀了孩子对因果关系的一次探索。

很多宝宝最早发现“因果联系”,是因为对开灯的注意。在漆黑的房间里,“啪”地一声灯亮了,房间里灯火通明,宝宝看到十分好奇。重复几次后,他便知道,原来这个白色按钮跟“光亮”有关系。接下来他会一遍遍地将灯打开又关掉,重复验证自己的发现。这就是“因果联系”概念的初步建立。

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宝宝开始有这方面的兴趣,请不要阻拦,同时创造机会让宝宝好好探索,好进一步促进智力发育。可买一些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展现因果联系的玩具,比如一拉就走的小车,上了发条就能跳动的青蛙,还有一捏就会叫的玩具等等,供宝宝探索。



来源 丨 育儿须知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婴幼儿托育服务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心理学家:2岁内孩子有以下行为,说明在悄悄变聪明,家长别埋没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