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托育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MDYyMTQ1OA==&mid=2247484044&idx=1&sn=0c8085bbcea82977b9df383a6a200bf4
看似新兴但又传统的幼儿托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
一、现状
2019年1月21号,国际统计局发布2018年新生儿数据,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较2017年,新生儿人数减少约200万人,下降幅度约10%.
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的宏观因素之外,“照料负担过重”、“育儿成本过高”、“女性权益保障不足”、“二胎需求逐步释放”等等很多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影响着妇女初婚初育年龄的推迟,另一方面引发整体生育意愿的呈现出偏弱的现状。
如何提高妇女生育意愿?参考更早面临低生育率的国家,实施有效的政策法规减轻照料负担,承担托育职责成为其中重要措施。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其他部分国家关于托育的相关政策
瑞典:
由市政府部门提供针对1-3岁儿童的托幼服务,并由国家教育署统一管理。托幼公共服务的经费约占国家教育经费的1/3.
法国:
2015到2017年增加超过27万个0~3岁幼儿照看位。
举办0~3岁托儿所的企业可以获得税收优惠政策。
日本:
对设立保育设施的企业每年支付不低于360万日元的“企业内托儿补助金”。
从消费税中拨付1兆日元以投入进保育事业。
2019年10月实施0-5岁幼儿教育无偿化法案。
俄罗斯:
设立托儿所接收2个月至3岁的儿童。
婴儿从出生第2个月就可以接收完全免费的国家教育。
针对于我国而言,托育并非是今天才出现的新生产物,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托育市场经历了从“公”到“民”,由盛转衰的70年转变。大概我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号召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截至1954年,全国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总计建有托儿所4003个。
2、1970年代末:城镇单位制体制下,到1970年代末,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3400万儿童享受入托服务,入托率达到28.2%。
3、1980年代之后:国企改革的大浪来袭,或者按照属地原则移交地方管理,或直接撤销解散。同时,中央政府消减了在儿童公共托育设施的投入,运营经费规划政府负责,公办托育机构逐渐消弭。
4、21世纪: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民营机构与市场化服务进程明显加快,私立托育机构比例快速上升。
而当下,我们正处在第五个阶段,即在政策的鼓励下,新的托育服务管理体系正在确立,符合当下时代的新托育市场格局即将来临。
近年来我国关于发展托育的倡议也层出不穷。就最近的来说,十九大“幼有所育”正式提出。国家层面倡导、地方层面的规范也在逐步落地。
二、未来
根据网络的调研数据来看,各大幼托机构接收的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18个月-3周岁,按照2018年国家新生人口出生数据估算,长期潜在受众约为2400万人。
城镇农村地区的托育发展并不平衡,当前镇化率为58%,结合2016年卫计委调研的城市人口入托率为4.1%。参考OECD35个成员国统计数据,平均入托率达40%,我国当前的托育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我国新时代的托育参与者也正在经历新阶段的变革,从业者从以往“吃喝拉撒”无序低门槛精英,逐步向系统性、多样性、科学性、差异化转变,同时,可预见的监管政策,促使如举着的规范性愈发完善,但是目前的市场玩家仍然处于小而分散的分布。
以下是2019年一季度托育领域的投融资信息,从以下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标准、规范等还不是很健全,所以目前被投的企业仍然处于品牌商。而且,托育行业仍以“育”为主,“教”为辅,相关行业延伸路径较为便捷,行业壁垒不容易建立。
虽然目前托育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是核心在于通过优质师资供给和课程体系的打磨,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
托育行业现阶段正在经历着高端带动、社区推动、双管齐下的过程。
当城市化进程进入新格局,以城市群体的形态出现时,人口结构和密度的改变会让托育成为真正的刚需。
长周期来看,中国托育市场的增长空间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携手西城区妇联,国际儿童教育联合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我想安全长大”公益项目,关注婴幼儿安全成长,聚焦妈妈创业,社区共享托育模式,616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安全长大”发声,欢迎大家一起来。
点击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