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孩子们正在开展学跳绳的活动。一天,琪琪妈妈给我发来信息,说看到班里其他孩子学跳绳特别快,可琪琪到现在还不会,心里特别着急。担心孩子以后学什么都慢,上小学也跟不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看完信息,我深深感受到琪琪妈妈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她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表现优秀,也容易因为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焦虑情绪。
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帮助琪琪学会跳绳;另一方面帮助妈妈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缓解焦虑情绪。
我在班里开展了跳绳评比活动,不仅比谁跳得多,还比谁有进步,谁练习认真,谁能坚持不懈。户外活动时,琪琪在其他小朋友的带动下,一直在坚持练习。看着她认真练习的身影,我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些画面,发给她妈妈,请妈妈在家里也多鼓励孩子。在家园共同努力下,琪琪终于学会了跳绳,还获得了跳绳比赛的进步奖和坚持奖,琪琪和妈妈都高兴极了。
在日常生活中,像琪琪妈妈这样对孩子成长过于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看到的都是自家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过程。通过对琪琪学跳绳这个案例的复盘,我有两点启示。
从琪琪妈妈发来的短信可以看出,她因孩子学跳绳比较慢而着急只是表面现象,实则是她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做事也患得患失。我运用录制小视频的方式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坚持、不怕困难等学习品质,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信任孩子,静下心来支持孩子。
1.静待孩子成长。跳绳要求身体上下肢要协调配合,控制好摇绳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耐力、速度等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难度对于一个5岁左右身体各方面素质仍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并不简单。作为父母,要了解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对孩子的发展建立合理期望,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要静下心来,相信学跳绳和孩子学走路一样,不管早一点或是晚一点都能学会。
2.学会正确评价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能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孩子擅长身体运动,动作协调灵活,学习跳绳这样的新本领就会比较快,但是其他学跳绳相对较慢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成人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孩子。家长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千万不能横向比较,用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要学会纵向比较,只要孩子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好。
3.给予正向的支持鼓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进步盒”,每次有进步时写一个小纸条放进去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激发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去不断挑战自己,主动发展。
4.进行高质量陪伴。学会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就学跳绳这件事来说,家长可以利用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或是周末和孩子一起练习。家长可以示范讲解,帮助孩子理解动作要领,并展开练习,也可以和孩子面对面站好尝试双人跳绳或是其他花样玩法,让孩子感受跳绳的节奏和乐趣,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小学生花样跳绳的视频和孩子一起观看,让孩子知道原来一根跳绳能有这么多玩法,激发孩子学习跳绳的兴趣。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领,还能通过积极的互动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奠定基础。
琪琪学跳绳的故事,使我深刻领悟到家园共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要想得到家长全方位、高质量的支持与配合,教师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家园携手共育,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原文刊载于2023年1月《早期教育》(教育教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张娟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烨
作者单位 | 北京市门头沟教育研修学院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