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感受节奏的本能,因此很多孩子对音乐特别钟爱,我家宝宝亦是如此。在捕捉到了这一教育契机后,音乐就成为我们家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会基于不同情境,为宝宝选择不同音乐,并提前试听。如休息时,选择电声乐器演奏的乐曲,因为它音响偏神秘、缥缈,利于孩子入睡;用餐时,选择小提琴等乐器演奏的乐曲,因为音色轻柔,营造舒缓氛围,便于孩子就餐。除了给宝宝选择听的音乐,我还给宝宝选择一些触控发声书,让他自己去按一按,玩一玩,动手的触感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
在音乐欣赏时,我更注重共情指导。在陪宝宝听音乐时,我尽可能不随便讲话,让宝宝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我会时时观察宝宝的表情,他会用表情告诉我,对哪首歌最感兴趣、哪小节最喜欢,然后我就单曲循环播放该乐曲,这样既契合孩子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的记忆力和专注度。我有时会哼唱旋律,配上简单的动作,也会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感受,或提供小铃鼓等乐器,进行亲子演奏等。通过多维共情指导,让宝宝感受音乐,让音乐韵律更好地浸润宝宝心田,促使宝宝的音乐兴趣得到根植。
记得在宝宝7个月时,我给宝宝播放了莫扎特的《四小天鹅舞曲》,他寻声转向播放器方向,手脚不停舞动,还发出咯咯笑声,但在音乐结束时,被最后一小节重重的八度音惊到。当时,只见宝宝瞪大眼睛,呆停约两秒钟,家人见后大笑说:“宝宝傻掉了,宝宝傻掉了!”随后,宝宝勉强抿一下嘴巴朝我们笑笑,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而是很尴尬的样子。
我连忙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哄拍,嘴里重复哼唱这重重的八度音,让他再次感知受惊的原因。确实,这个八度音演奏猛烈,想来不适合用常规音量放给宝宝听,尤其是他之前压根没有接触过。
为缓解宝宝的心理焦虑,同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提升宝宝的心理承受力,我没有回避播放这首曲子,而是每当播放到结束句时,会跟着乐曲一起哼出来,两手还做拍胸的手势,让宝宝有心理准备。通过这样的无痕教育,告诉他“好响好响”并不可怕。
慢慢地,坚持了几个月后,再听这乐曲时,宝宝会说“好响好响”,嘴里也会用“咚咚”哼唱最后一小节的重重八度音。我则用重复哼唱和拥抱等方式及时回应宝宝。有时,播放到此乐曲,宝宝会急切地等待最后一句的到来,验证“好响好响”的地方。在我的坚持下,听《四小天鹅舞曲》、学小天鹅跳、等待结束句、寻找“很响很响”已成为宝宝的快乐游戏。每当到播放时间,他甚至都有一丝期待,等待“好响好响”快快到来。
后来,我偶然间捕捉到宝宝竟会随着音乐扭动身子,还会在重重的八度音中猛跳两下。宝宝创造性的表现,让我很兴奋,更有内心的释怀,宝宝终于喜欢上这个“好响好响”。这次特别经历,成为我育儿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生动一课。
原文刊载于2022年10月《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谷丽丽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烨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