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幼儿园教师时常感叹: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有些家长竟然买来现成的作品应付了事;假期回来交流“假期小日记”,好多孩子带来的都是影印店彩喷出来的,美观是美观,但是一看就是家长一手包办的,有的家长还抱怨为此熬了两三个晚上……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部分家长对亲子任务并不理解,认为老师是在给家长添麻烦,不愿意参加活动。
有的家长很喜欢完成亲子任务,但是限于自身的原因,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一起进行,无从下手。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及时,没有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以情动人,让家长认识到
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家长的工作节奏比较快,在家的时间比较少,而能够利用有限的亲子时光,耐心陪伴孩子的更少。回到家里,有的家长因为累了,想休息清静一下;有的喜欢低头玩手机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班级群里向大家推荐了一个视频《我们能陪伴孩子多少年》。看完这段视频,家长们的感触都很深,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班级群里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感人氛围。有的说:“是啊,我每天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才能看到孩子,想想看一共才有多少时间啊!”有的说:“今天回家看到孩子,我一点也不觉得他不可理喻,我觉得他真可爱。”这段视频,触动了家长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理解了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
专业服人,让家长明白
开展亲子小任务的目的
我们在和家长们进一步的交流沟通中,告诉他们老师布置亲子小任务的初衷:一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任务意识,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二是为家长提供亲子陪伴的机会,能尽量抽出时间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与家长在交流、体验和探索中共同学习、增进情感。我们看重的不是完成任务的效果有多么完美,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讲求的是亲子共同完成,而不是拼爹拼妈拼财力。希望家长不要将亲子小任务当成负担,要为孩子的发展考虑,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不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引导,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增进了亲子交流。这样的沟通使家长明白了亲子小任务的教育价值,对小任务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候的家长,对小任务不再反感,而是有几许期待了。
开拓思路,让家长感受
亲子小任务的乐趣
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家长抵触亲子小任务,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多给家长一些启发,就会开拓家长更多的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在“家教园地”中开辟了专栏《变变变》,经常展示教师和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各种创意变形的游戏情景,也会经常在班级群中分享一些关于亲子手工的文章和创意小视频。这样的做法令家长们眼前一亮:原来废物利用真挺好玩,完成任务并没那么难。等我们再次布置废旧物品制作的小任务时,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并且有很多新奇的创意。
榜样带动,
发挥热心家长的作用
对每次完成任务最快、最出色的家庭,我们都会在班级群里表扬与鼓励。对于参与度高或作品有创意、有进步的家庭,我们会及时在家教栏和班级群里展示其作品。有了榜样的带动,家长和孩子完成“小任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完成得也更棒了。
形式多变,
提供更多亲子展示的可能
亲子小任务不仅仅是手工制作,还可以有多种形式内容。比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红山果》,孩子们不仅会唱,还特别喜欢表演。于是我们请家长把孩子在家表演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里来,一时间,群里十分热闹。再如,幼儿园读书节期间,为了鼓励家长每天陪孩子阅读,我们请家长轮流把讲故事的录音发到群里,与全班小朋友分享,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每天晚上,绘本故事录音或小视频纷纷“上线”,一些爸爸的声音更受欢迎,有效激发了更多爸爸的参与。家长们发现,原来完成“小任务”不仅是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更有爱的教育环境,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展示进步的一个“小舞台”。
原文刊载于2021年12月《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曹龙钰
作者单位 | 山东省济南市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