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波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
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家
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专家的话:
大肌肉动作发展又称粗大动作发展,是指包含大的、强制性的躯干、手臂及腿部肌肉在内的动作发展。幼儿期的大肌肉动作主要包括身体位移动作,如滑步走(前滑步、侧滑步)、跑、跳(立定跳、单脚跳)、跨等,以及操作物体动作,如投掷、拍、踢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是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各种大肌肉动作,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还可以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认识和遵守规则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学会保护自己不在运动中受伤。另外,动作技能发展好的幼儿更容易获得同伴的好感。我们儿时都有这样的经验:希望和玩得好的同伴分到一组,以成为游戏中的获胜方。家庭中有很多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机会,尤其是有父亲参与其中的户外亲子运动。相较于其他家庭成员,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进行力量型、粗大型的游戏,这是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非常好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特征,选择适宜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切忌低估幼儿的运动能力,或因过度保护、过于注重卫生而严重限制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除了常规的运动游戏,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推铁环、踢毽子等,还有一些需要全家总动员的游戏,如投沙包、老鹰捉小鸡等。
当前,对于部分幼儿来说,由于活动范围小、成人的过度保护及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原因,大肌肉运动能力偏弱。
家长应尽力拓展孩子的活动范围,通过示范、陪伴等方式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在亲子共同参加大肌肉活动的过程中,父母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提高幼儿参与大肌肉活动的兴趣。另外,家长可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生理发育的情况,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练习。
除了多参加室外运动,一些日常的小游戏也可以达到大肌肉训练的目的。
游戏一:坐球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儿童的平衡性和身体的控制能力。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过程:
1.为幼儿做四肢关节热身活动,让幼儿的手指、手肘以及脚踝关节在游戏前能活动至少50—80下。
2.充分热身后,让幼儿轻轻坐在一个篮球上,上半身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一位家长在旁边轻扶着球,保护孩子不从球上跌落。时间持续5分钟到10分钟不等。
3.也可以播放音乐,让孩子随乐曲轻轻晃动手脚进行摇摆。
游戏二:投掷游戏
游戏目的:锻炼儿童手臂的大肌肉,加强手臂的力量,培养身体的灵敏度。
适合年龄:4–6岁
游戏过程:
1.亲子共同制作投掷物,可以是小飞机、小沙包、飞盘等,重量有轻有重。
2.家长与幼儿站在起点,一起投掷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扔得远。
3.选择更有重量的投掷物进行投掷,看谁投掷得远。
游戏三:移动游戏
游戏目的:让儿童学会听口令进行身体的移动,运用蹬地面的动作来提供推动力,从而提升跑步的速度,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身体的移动能力。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过程:
1.找一块空旷的地方,家长和孩子一起并排站在中间,在两个人的周围放上小垫子。
2.喊口令,可以要求移动到前、后、左、右的垫子上,如,当发出“向左移动”的口令时,亲子一起移动到左边的垫子上,移动方式可以是走、跑、跳、跨等。
3.接着再发出口令,移动到下一个垫子上。
游戏四:钻洞爬行
游戏目的:锻炼儿童手臂和腿部的大肌肉力量,增加身体的控制和平衡力,培养协调性和灵敏性。
适合年龄:3—5岁
游戏过程:
1.家长四肢着地,用身体做成拱桥的形状,给孩子留出足够的高度,以便孩子能从身体下方爬过。
2.孩子用爬行的方式钻过“拱桥”,家长可以调整自己身体的高度,让幼儿根据高度来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增加肩部和腰部的力量。
游戏五:抬腿爬行
游戏目的:锻炼儿童上肢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发展灵敏、协调能力。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过程:
家长和幼儿合作进行游戏,幼儿双手着地,家长用双手抬起幼儿的后腿,幼儿手臂支撑地面,尝试用不同的速度爬行。
游戏六:跑步骤停游戏
游戏目的:锻炼儿童腿部的大肌肉,练习身体姿势的自控力,锻炼身体的灵敏性。
适合年龄:3—6岁
游戏过程:
1.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跑步游戏,听信号急停。
2.小班幼儿可以采用先走,后跑、跳的方式进行跑步骤停的游戏。
3.中大班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排成队伍向前跑,然后骤停。
(原文刊载于2019年12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 烨
作者单位 |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幼儿园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