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传统节日。祭奠祖先、慎终追远,我们缅怀逝去的亲友,感悟生死的交替轮回。尤其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让我们对死亡和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每一个冷冰冰的死亡病例,都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那一串串痊愈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抗疫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在和死神搏斗……
今年的清明节,似乎比以往更添一层意味,大自然正在用一种残酷的方式,给全人类进行着一次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教育。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但一直以来,人们都很避讳谈论“死亡”,正如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尤其是面对孩子时,这更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禁忌话题。
但事实上,孩子们也会有很多关于死亡的疑问: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去哪里?每个人都会死吗?……其实,五岁左右的孩子,大致已经有能力和成人去探讨这些问题,他们会因为死亡而产生恐惧、悲伤的情绪,但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孩子也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死亡,正视生命的消逝,并且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充实生命。而清明节,正是一个进行这方面教育的良好契机。
1
其实,死亡并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它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课,对孩子来说不可或缺。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场愉悦的探索生命的秘密之旅。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过程、多元化和意义所在;尊重生命,无论动物还是植物、无论肤色、种族还是性别,都一视同仁;珍惜生命,懂得对生命所负有的责任;充实生命,赋予它明亮的色彩和与众不同的价值。
对孩子来说,通过看和听来营造生命教育的情境是最自然的。生命中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死亡的悲恸,让孩子从身边的情境去看、去听、去感受吧!
疫情期间外出不便,不妨在家和孩子一起探讨下清明节的缘由和风俗,做一朵纪念的小花、包一个美味的青团、读一首悠扬的古诗,感受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特有的理解,缅怀逝去的生命,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如果有条件带孩子去扫墓祭拜、外出踏青,请一定让孩子好好感受一下草长莺飞、杨柳春烟,好好感受这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春的气息。“唯有诗人和幼儿才能感受小河流过小圆石的迷人之处”,儿童比成人更能自动自发的去观察大自然,感受生命的悸动和喜悦。
2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面向孩子的心灵层面,而不是知识层面。通过生命教育的课程与各个领域科学的联结,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思考自身生命的历程,明白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学会欣赏生命的美丽与可贵。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会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鼓励孩子去照顾植物和小动物。植物不浇水会枯萎,小动物不喂养会饿死,这些都在提醒着孩子让生命延续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会让孩子的心灵产生震撼,他们会逐渐明白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要心生感激并懂得回报。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奖励和惩罚作为教育孩子的“指挥棒”,以此来纠正和评价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了孩子内在心灵的感受与培养。当外在环境发生改变,适应不良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挫败感和疏离感,无法通过内在心灵的力量进行自我排解和升华。而生命教育的实施,让教育的核心进入探索生命现象与意义的更高层次,通过体验让孩子感受生命本来的面貌。
一个对生命有着正确、深刻认识的孩子,不会因为外在的奖励而去做某件事,他的动力是源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非父母或老师的表扬;一个仔细观察过种子破土萌芽、花朵全力绽放的孩子,他会明白,努力并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而是生命本来就该有的样子。
3
父母是孩子生命教育的源头。当和孩子探讨关于死亡话题的时候,应该用正向的引导,让孩子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不要夸大渲染或者误导认知,比如跟孩子说“鬼魂非常可怕”,这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也不要告诉孩子“死亡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因为这样反而会让处在幻想期的四、五岁孩子陷入恐惧夜晚的情境。
给予孩子正确的观念,是父母和孩子讨论死亡话题时的重要原则。此外,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了解死亡的各种面貌和意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些为国捐躯、为梦想而献身的死,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死亡不一定是终结,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些生命的消逝会变成大地的滋养,让花开得更加芬芳,这何尝不是生命的价值呢?正视死亡,是为了不让我们陷入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敬畏,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然,当孩子用懵懂的眼神向我们提出关于死亡和生命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可能一时之间都不知如何回答。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些适合的绘本,这个特殊的清明节,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让孩子在生动的故事里学会思考,去领悟生命的真谛。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通过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文字简单亲切,寓意深长,画面清新简洁,适合用来做生命教育的教材。
这本绘本被誉为生命教育最好的读本,它用委婉柔美的方式直面“死亡”的话题,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分离、死亡,以及如何应对、处理分离及死亡带来的心理情绪。此外,也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本让孩子们认识死亡,接受死亡的图画书。它虽然是一个和死亡有关的故事,但是它整篇并不是以悲痛和感伤为主基调,明快幽默的语言,轻松温暖的情节穿插于文本。
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温暖柔和的色彩,象老爹与老鼠妹妹温馨的互动,有点揪心却温暖的情节设计,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推荐阅读
· 身为父母,其实你不必“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才是最好的榜样!
· 孩子太敏感,父母怎么办?
· 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国情怀
· 犯错误的必要性
· 让孩子快乐的源泉,身为父母的你知道吗?
· 尊重孩子的尺度应该如何拿捏?
· 家有“双面娃娃”,父母怎么办?
· 亲情是天生的,爱的方式却需要学习
· 变得自律是孩子的一项成就
· 孩子缺乏专注力怎么办?
· 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 爱与和平,孩子越早学会越好!
· 孩子天赋险些被埋没,原因竟是父母不懂观察?
· “亲,我们可不是在玩玩具哦!”
· 自由和纪律,很多父母都理解错了……
· 怕被欺负不让孩子混龄?看完你就后悔了!
· Vivien:鼓励孩子奋斗的过程,而不是赞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