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三点,
三位家长,三通电话;
伊顿家长大学校长
与您“1对1”聊育儿!
以下为【校长支招 第 5 期】内容,与您分享
“问题”背景
在这期“校长支招”热线中,我们碰到了一位为孩子的“倔脾气”烦恼的妈妈。
妈妈介绍说她有个3岁的男孩,平时经常爱发脾气,而且脾气一上来,表现得特别暴躁,家长用什么办法也“压不住”他。
一方面妈妈感到很无助,另一方面妈妈又很心疼孩子。焦急的妈妈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甚至还会自责,觉得孩子这么“倔强”的性格,可能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争吵的家庭氛围影响了孩子。妈妈非常苦恼,想了解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和改变孩子。
我的分析
我首先帮助妈妈分析:
孩子的表现更多可能是情绪问题,而不是性格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发生激烈的情绪反应其实是很常见的,而且是与他们大脑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密切相关的。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简单地说左脑是逻辑脑,负责语言和求实的信息;右脑是情绪脑,负责非语言和经验式的体验。
幼儿在3岁以前是右脑占据主导地位的,当孩子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时,Ta的左脑才开始发展和起作用。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Ta的行为主要靠右脑支配,右脑的情感没有与左脑的逻辑结合,就会有各种情绪失控的表现。而我们大人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把左右脑结合起来,积极地处理情绪。
这样,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
给这位妈妈的建议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整合左右大脑呢?我给妈妈支了几招:
第一步:与孩子的右脑联接
妈妈要意识到这时孩子受右脑控制,逻辑和道理不起作用,需要的是要回应Ta右脑的情感需要,达到“共情”的目的。
妈妈要首先帮助孩子“命名”情绪,比如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让孩子首先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是什么,有一种掌控感。
接着,家长要用自己的右脑与孩子的右脑联结和沟通。可以说出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比如“看起来你是真的不想现在睡觉”。在这里家长经常走入的误区是回避孩子的需求,对他们的需求避而不谈。但其实这样对平复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帮助,反而孩子会因为认为你没有明白他们的需求而不断尝试让你了解(无法借助语言的孩子,就借助于“闹脾气”来告诉成人)。我经常会与家长分享一句话:孩子的所有情绪都应该是被接纳的,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纳他们所有的行为。家长们要把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区分对待。也可以与孩子共情,比如说:“有时候妈妈也睡不着觉,那时候妈妈就会在心里数数”等等。此外,妈妈还可以使用非语言信号,比如表情、拥抱等,让孩子感受到你接纳了TA的情绪。
第二步:引导孩子左脑工作
当妈妈与孩子的右脑联结之后,接下来可以通过逻辑解释使孩子的左脑参与进来,使左右脑开始整合和协调的工作。比如妈妈可以说“我知道刚才你很生气,但是你把东西打坏了,我们就不能用了。你觉得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变得不那么生气?”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开启左脑的工作模式,往往这个时候孩子更容易接受信息,也是立规矩的最佳时机。
当然在孩子的行为已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伤害环境”时,家长还是应该立即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然后再“共情”和“讲道理”。还有的时候,引导孩子左脑工作,不一定要紧接着右脑的共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绪恢复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时机,比如比较平静的睡前时光。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培养孩子情商的教育良机,毕竟我们希望的是培养出高智商、高情商的双高儿童。
在与这位妈妈交谈时,我还分享了如何运用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的理论,处理孩子激烈的情绪。在下期,我会详细地与大家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整合上下层大脑。
本文中运用到的许多理论均来源于丹尼尔?西格尔的经典著作《全脑教养法》。
【伊顿家长大学】近期会举办《全脑教养法》读书会,敬请期待!
针对本话题,如您有想说的话
欢迎您在下方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每周三,下午三点,
三位家长,三通电话!
步骤一,报名:
步骤二,甄选:
家长大学每周甄选三个问题(一般按照报名顺序选取);
步骤三,沟通:
?每周二,家长大学通知被选中的家长,并告知周三大概接电话的时间;
?每周三下午三点,伊顿家长大学准时开始拨打电话,与您探讨。
?为使更多有相同疑惑的家长受益,您与家长大学电话沟通的内容将可能整理成文字,推送到与伊顿家长大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里,但您的个人、家庭、语音文件信息确保不会泄露。
?每位家长的解答时间将会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快来预约报名吧
请您先关注“伊顿家长大学”官方微信,然后在以下报名方式中选择一种:
1、直接回复官方微信“支招”二字,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信息;
2、点击官方微信底端的“校长支招”,在弹出的页面填写信息。
按住下面二维码,在弹出的的选项中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伊顿家长大学】官方微信!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tonkids伊顿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