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询问小伊:“我家孩子读的是蒙台梭利幼儿园,上的是混龄班,可我拿不准孩子和比他年龄大的孩子在一起玩会不会被欺负,孩子上混龄班到底好不好?”恐怕有这样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小伊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混龄教育的相关情况。
什么是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孩子(3-6岁)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更主张采取开放式的、个别化的教育,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同一个班级里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像兄弟姐妹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混龄教育是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
蒙台梭利说:“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这样。这样也就会打断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绝大多数学校首先根据性别,然后根据年龄进行分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而且是很多罪恶的根源。”
混龄教育是蒙台梭利最大的特点
在蒙台梭利的教学中,0-6岁的孩子对学习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这种能力为吸收性的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智不同于成人心智,成人通过运用心智来获得知识而孩子吸收知识直接进入其心智生活。孩子的心智、语言等并没有遗传的行为模式可以遵循,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吸收来实现,通过吸收在周围发现的一切,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吸收性的心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但如果我们把心智的吸收力作为一种力来考虑,那么其特性与接受力、理解力等教育学中所谓的“力”的特性有所不同。
孩子在团队中的角色转变——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孩子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的对象逐步成长为照顾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在身体发育、心理及“社会角色”上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他们可能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将不利于孩子发展集体意识。
童童妈妈和我们分享了一则童童在混龄班里的小故事:有一天,童童从幼儿园回来和我说:“妈妈,今天我帮助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妹妹穿衣服,老师表扬我了” 。童童妈趁机表扬童童已经是一个大姐姐了,要多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她很高兴地回答我:“我最喜欢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了,我是一个好姐姐。”
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观察、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孩子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一点儿的孩子学习,得到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孩子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孩子,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有正向的影响。他们由于帮助了别人,又得到成人的赞扬,会更加善于互相帮助。
可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孩子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
小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孩子学会许多知识和本领,大孩子会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学会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
混龄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教育孩子之外,要充分地运用“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孩子身心同步成长。
混龄教育对教师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混龄教育中,教师必须在同一个空间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些都对教师的素养、能力、智慧提出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龄教育又不同于偏远地区小学的复式教学,更需要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从课程上来说,混龄教育更需要班本课程,需要教师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更适宜课程的开发和更巧妙的教育设计,其要求之高、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