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下,由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携手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在行动——加油小河长”系列活动暨教师营在北京启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部副部长房新文、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瑞革、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吴海兵、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业务一处处长刘军、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办公室主任张楠等出席活动。
张瑞革在致辞中指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治水思路和习总书记发出的“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号令的目标要求,自2020年以来,中心与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爱护河湖、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深化与各相关机构合作,为社会供给更多优质教育资源,2022年“小河长”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赋能教师和更广泛的青少年,建功新时代,畅想美好未来生活。中心将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吴海兵在致辞中对系列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大决策以来,社会各界广泛拥护、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河小青”“河小禹”等河湖保护志愿者。相信系列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引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守护河湖、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中,一定能够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巡河护河的志愿服务中,为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楠表示,实现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在“行动十年”倡议中呼吁青少年广泛参与到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行动中。希望青少年们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升知识水平,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创造力、行动力,实现自身成长的同时提升自己对所在社区及群体的责任意识,加强群体之间的连接和纽带,动员更多同龄伙伴参与到对河流湖泊保护的具体行动,以志愿服务践行可持续发展。
主题发言环节,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青年发展专家高鑫和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蒋云钟分别为在场的教师们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河流和可持续发展故事,诠释了为什么水资源对无贫穷、零饥饿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分享了关于中国河流与湖泊的专业知识。
来自北京宋庆龄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艺术中心的老师带领他的学员,分别以英文歌舞剧《We can save the earth》表演和《我的祖国》弦乐五重奏为活动助力,将启动仪式推向高潮。他们用艺术展示向世界表达,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起携手建设我们的地球家园。
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初二学生李思宸作为2021年的参与活动的“小河长”代表,分享了他上一年的感受和成果。他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失,一粒沙,只有投入大地,才能凝聚力量!他呼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来争做河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河道才能从源头走向归宿,从历史走向未来。
活动最后,领导嘉宾和教师代表共同启动了2022年“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在行动——加油小河长”系列活动及教师营!接下来几个月里,系列活动首先从此次招募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的“小河长”培训开始,为学校开展“小河长”主题教学提供课程内容和方法,并通过校内外教师联动,进一步打磨“小河长”课程,助力学校“小河长”主题活动的升级与延伸;完成培训后教师们将运用“小河长”课程工具包面向更广泛的青少年开展活动课程,把“立德树人”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社会实践各环节,让其了解河湖保护工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知识,并传授如何运用科技的力量创新河湖监管和治理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赋能青少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真正成为家乡河湖的守望者、宣传讲解的志愿者、建设美丽河湖的创想者。
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水情教育处处长邵自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马爱梅、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主任赵军、北京水精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娟出席活动。另有来自福建、湖北、山东、陕西、北京五省市4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活动。
可持续发展项目介绍
2019年6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创新-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的模式全面提高青少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认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志愿精神,促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和渠道创新。
供稿 | 可持续发展项目办
审校 | 杨帆 张卜元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