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纪念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1000余名少先队员,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纪念少先队建队72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体验红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立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少先队日主题教育活动
开幕式
在少先队日主题教育活动开幕式上,少先队员们集体重温了入队誓词、齐唱队歌、呼号,共同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庆生。仪式现场庄严难忘,少先队员们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一个个感到无比自豪。
唱响红色旋律
在唱响红色旋律活动中,少先队员围坐在一起,跟随红歌的节奏,唱红歌,手中齐跳杯子舞。独具魅力的红歌让少先队员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激发少先队员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
美妙的音符在指尖跳跃,轻快的旋律在耳畔回响。大家将红色的旋律唱进内心,将爱国的热血注入灵魂。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竹编红船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通过带领少先队员了解“红船精神”并亲手制作红船,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厚植进大家心中。
活动中少先队员了解竹编的工艺,并通过其工艺、材料所体现的审美情趣,探究传统工艺的生态美学价值。大家掌握了竹编基本工艺,学习制作竹编红船,培养爱国情怀。
小车推出的胜利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使用最原始的运输工具,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粮食、弹药、油盐、肉类,以及其它军用物资,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巨大支持。淮海战役总前委“五大书记”之一,时任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今天的少先队日主题教育活动中,蒙空间的圆滚滚农场变身“战时的村庄”,少先队员变成普通村民,收集“物资”,集中“物资”,最终将“物资”运输到“前线”,感悟军民一家亲以及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爱戴。
广受学校好评
小学部德育主任杜福秋
在建队7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选择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少先队日主题教育活动,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尤其对于我们二、三年级的少先队小队员们来说,通过重温入队誓词、唱队歌、呼号等这些仪式性的教育,让小队员们对少先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更深刻的印记。今天在中心体验的活动特别好,尤其是粹空间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紧密结合,比如在茶艺体验中老师讲到了长征,孩子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体验,感受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伟大,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特别开心,充满幸福感。
郭松老师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的少先队员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因为我们的这些小队员,特别需要利用这样一个日子来知道少先队从何而来,明白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什么、应该向未来的哪一个方向去努力。中心的体验活动课程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它不单单是体验一门文化或一种劳动技术,更能从中了解背后的文化含义。虽然此次体验活动的孩子只有二、三年级七至八岁的年龄,但是大家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化背后的这个深意,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效果。
三年3班小队员王秋时
在集体唱少先队队歌的时候,我作为一名少年队员感到非常的自豪。作为优秀的少年队员,我要好好学习,给其他同学做出榜样。在体验活动中,扎染项目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做手工有一定的难度,要自信要有耐心。
三年10班小队员王章朔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是非常伟大的事情,我在体验中缝制了红军包,从中感受到战争时期红军的艰苦不易,这个红军包对我非常有意义,我会好好保留它,它一定会激励我前进。
三年1班小队员王洛琪
编制红船的体验让我印象深刻,几根竹丝在我的手里变成了船,非常神奇。同时我也学习了什么是“红船精神”,并受到了激励和鼓舞。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中心始终秉承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理念,发挥中心隐性教育的功能,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供稿丨体验中心
撰稿丨王欣 张松
责编丨张松
编审丨许劲草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