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花园”在湘西,湘西的“花园”在花垣。花垣县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边城广场位于花垣县中心位置,其景观建造、饮食习惯、工艺民俗等方面都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幼儿认识家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随着“我爱家乡”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开始关注边城广场的人、事、物,产生了开小吃店、超市、奶茶店、手工店,表演广场舞,与同伴玩民俗游戏等想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教师基于本土苗族文化,深入挖掘边城广场背后的教育价值,开展大型班级角色游戏“边城广场一日游”,带领幼儿以表演游戏的形式,了解苗族文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活动过程
瑶瑶:我去过,广场上有很多小吃,我和妈妈还吃了米豆腐。
伟伟:我奶奶每天晚上都会去那里打苗鼓。
点点:风雨桥的两边有很多人在玩套圈游戏,我爸爸给我买了十个圈,我套中了一个布娃娃。
欣欣:我们可以在边城广场上摆放椅子,逛累了就坐下来休息。
师:教室太小了,搭不了这么多场景怎么办?
点点:我们投票吧!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场景。
涛涛:米豆腐店和棉花糖店都是吃东西的地方,可以放在一起。
萌萌:打苗鼓、舞龙都可以在舞台上进行。
由于教室场地有限,无法呈现所有场景,幼儿通过投票及对同类型的场景进行合并的方式,最终确定搭建超市、小吃店、奶茶店、手工店、套圈店、停车场、表演舞台、银行8种功能场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了“我心中的边城广场”地图。
2.制订计划,做好游戏准备
(1)确定场景配置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分组选择场景开始筹备游戏,针对场景内应配备的人员、材料及游戏方式展开探讨,并设计图纸。比如,选择超市的幼儿提出可以卖棒棒糖、冰淇淋、水果、绘本、玩具等,选择小吃店的幼儿提出要安排一名厨师制作食物,选择套圈店的幼儿认为需要准备套圈和奖品,还有幼儿提出要有“钱”才能买东西。
(2)搭建游戏场景
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幼儿决定将“超市”“小吃店”“奶茶店”设在教室靠窗的位置,呈现半封闭状态,并在“超市”内设置“商品陈列区”“收银区”,在“奶茶店”设置“等候区”,在“小吃店”设置“用餐区”等;将“表演舞台”设置在宽阔的内阳台处,这样有大型表演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店铺运营;将“手工店”设置在临近寝室的位置,相对安静;将“套圈店”设置在教室中心的开放区域,确保有足够的投掷空间,并将一体机旁边靠墙的位置作为放奖品的“仓库”;将“银行”设置在教室入口一侧,便于“游客”进入“边城广场”后及时兑换“钱”。
(3)角色、材料准备
①角色分配
师:你们想扮演什么角色?准备做什么呢?
点点:我想当厨师,我会做好吃的米豆腐。
微微:我想当超市收银员,顾客来买东西的时候我要收“钱”,帮他们打包东西。
欣欣:我要扮演妈妈,浩浩扮演爸爸,佳佳扮演女儿,我们约好一起去逛边城广场。
涛涛:我想扮演警察,可以帮助别人。
在集体交流中,幼儿自主选择想扮演的游戏角色,并依照角色特点和个人需求陆续进入角色区进行装扮,为游戏顺利开展做铺垫。
②材料准备
首先,师幼共同商定游戏材料清单,将所需材料分为“现有材料清单”“征集材料清单”“自制材料清单”。其次,幼儿自行分成三个小组收集材料,负责“征集材料清单”的小组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下完成材料的收集工作;结合“自制材料清单”内容,幼儿发起任务认领,分为广告牌制作组、美食制作组、饰品制作组。最后,师幼商讨决定设置一个材料区,安排一名幼儿和一名教师保管所有游戏材料。
3.实施计划,自主开展游戏
(1)自主游戏,不断积累经验
游戏中,“妈妈”欣欣和“爸爸”浩浩带着“女儿”佳佳在“银行”排队取“钱”,他们一家人准备去“边城广场”游玩。“妈妈”在“手工店”看中了一条粉色手链,“爸爸”为“妈妈”买了下来,随后他们前往“表演舞台”。
在“表演舞台”上,“爸爸”教“妈妈”和“女儿”表演苗鼓。在“爸爸”的指挥下,一家人换上苗服,合作表演了一场苗鼓秀,获得其他“游客”的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妈妈”从“超市”买了碗筷和食物,准备自制午餐。
在这一阶段中,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在自己参与创设的银行、手工店、表演舞台等不同场景中与同伴互动,以此深入了解边城广场,感受家乡的特色风土人情。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力都得到了提升,其探究边城广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迁移经验,深入体验游戏
“警察”涛涛打开“边城广场”的大门,逐一检查“游客”的入场券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巡逻到“表演舞台”时,“警察”得知舞龙队一名队员因受伤无法继续参加表演,他便加入舞龙队,帮助他们完成表演。
突然,“游客”恩熙发现自己的“钱”丢了,便向“警察”求助,希望能找回丢失的“钱”。“警察”决定一一核对每个“游客”手里的“钱”与“银行”兑换的数量是否一致,以此确认是否有人捡到恩熙的“钱”。不一会儿,捡到“钱”的“游客”点点找到“警察”,说:“这个‘钱’是我在‘表演舞台’上捡到的,交给你!”“警察”核对后发现“钱”数和“游客”丢失的“钱”数一样,他把“钱”归还给了“游客”。
在这个游戏开始时,扮演警察的幼儿仅产生了站岗、巡逻的游戏想法,但随着游戏推进,幼儿迁移生活中游玩边城广场的经验,自发产生了为民服务的游戏行为,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也在游戏中不断深化了对各类职业的认识。
4.聚焦问题,推进游戏发展
(1)实时优化材料投放方案
①增添新材料
游戏开始后,扮演超市售货员的幼儿发现“超市”内还有一个空展架,便发起“心愿物品活动”,调查了解大家最想要购买的物品。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都希望能在“超市”买到玩具。于是,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小积木完成了各式建筑、植物、动物的模型,并为这些商品定价,放在“超市”展卖。
②改造旧材料
在游戏计划表中,幼儿用自画像作为专属区域牌,但在游戏实践中,幼儿发现自画像又小又抽象,寻找起来十分不方便。于是,幼儿讨论决定,直接将个人照片贴在磁性向日葵上,再投放到各个场景中,以便直观、快速地呈现,推进游戏计划。
(2)进一步完善游戏内容
①绘制“取款流程图”
针对第一次游戏中部分“游客”不知道如何兑换“钱”、插队等,扮演银行工作人员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了简单明了的“取款流程图”,并在游戏中提醒“游客”根据流程图有序排队兑换“钱”。
②制作“用餐礼仪图”
扮演小吃店服务员的幼儿发现有“游客”未排队点餐、餐桌上剩余太多食物等问题,便根据已有用餐经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了“用餐礼仪图”,张贴在墙面,提醒“游客”要排队点单、文明用餐、不浪费食物。
③规划“套圈店”位置
扮演套圈店老板的幼儿发现很多“游客”不清楚游戏规则,一窝蜂往前挤,难以管理。于是,“老板”寻求教师的帮助,制作了游戏规则牌,限制游戏人数,并利用红色贴纸规划出“套圈店”的位置,用绿色贴纸标出奖品位置,并在起投点贴上“小脚印贴”。
5.回顾分享,总结游戏经验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张图(展示游戏照片)。恩熙,你怎么哭了?
恩熙:从“银行”出来后,我发现“钱”丢了,没有“钱”我就不能去买东西了,我很伤心。
冉冉:恩熙问我有没有捡到她的“钱”,我就和她一起去找。
师:那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潇潇:我们一起帮恩熙去找丢失的“钱”,问了很多人,他们都说没有看见。
萌萌:我们分组去询问“游客”,还是没有人发现恩熙的“钱”。
恩熙:最后,我找“警察”帮我找回了丢失的“钱”。原来是点点捡到我的“钱”交给了“警察”。
点点:我在“表演舞台”上发现了“钱”,就把“钱”交给“警察”了。
师:点点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捡到别人的“钱”之后,主动交给了“警察”,帮恩熙找回了丢失的“钱”。我们一起为点点帮助他人的行为点赞!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不弄丢“钱”呢?
潇潇:从“银行”兑换“钱”后一定要数清楚。
点点:可以放在口袋里。
浩浩:也可以放在包里面。
教师呈现幼儿游戏的照片,引导幼儿回顾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游戏感受,分享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此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二、活动反思
1.幼儿经验的获得──问题驱动,深入游戏
活动伊始,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我心中的边城广场”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梳理边城广场的已知经验;通过实地调查和集中讨论,增进幼儿对游戏中人、事、物的了解,为游戏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认知经验;随着游戏有序推进,“区域牌不实用”“‘套圈店’选址不适宜”“游戏规则不清晰”等问题的出现,促使幼儿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通过“优化材料投放方案”“调整场地设置”“明晰游戏规则”,逐一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也进一步积累了游戏经验,丰富了生活体验。
2.教师的行为反思──尊重幼儿,放手游戏
游戏开始前,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与想法,鼓励幼儿自主商讨、投票确定想要创设的游戏场景,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为游戏场景的创设提供相应支持;在材料准备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完成材料收集工作,幼儿由此产生通过任务认领的方式收集材料的想法。游戏中,教师大胆放手,支持幼儿自由穿梭在各个场景内探索游戏玩法,如套圈游戏中,“游客”不按规定站在起投点投掷套圈,教师没有急于强调游戏规则,而是耐心等待扮演套圈店老板的幼儿发现;当“游客”越来越多,礼品全部被套完后,扮演套圈店老板的幼儿开启自我反思,发现“每次都要提醒‘游客’站在起投点后面去”“礼品太容易被套走”等问题。于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重新规划店铺位置、制作规则牌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陪伴幼儿游戏,尊重幼儿的想法,及时为幼儿梳理游戏思路,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和推进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通过“边城广场一日游”活动,幼儿对边城广场的认知更为深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幼儿越来越强烈的游戏欲望中,我们更加确定,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学习需求,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以游戏为线索连接生命与生活,幼儿才能真正在活动中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从而在心中播下终身学习的种子。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3年第5期。作者单位:花垣县第四幼儿园。(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彭羡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