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玉(1952- )1971年参加教育工作,1990年任海安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2000年就职于海安县教育工会。
见到周园长的时候,她正整理着一叠厚厚的手写笔记,那些提问被她一一记录,附上满满的回答。她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万一采访出岔子就不好了。
她仔细与我校对流程,飒爽中有着对新事物的严谨和求知,“一丝不苟”是我对她的最初印象。对谈间,伴随那些波澜岁月而来的,是许多个我见过的人。内敛的热烈的,朴实的温和的,前辈们穿行在一幼,却永远持有相似的“一丝不苟”。
我见过保管室里的二胡、瑶琴、琵琶…它们缄默地呆在那里,是岁月无声的印痕,也是辉煌过后朴拙的坚守。方寸之间,我们探寻的,是无数个她们,是无数个一幼人构成的九十年。
对话 |周素玉园长
周园长您好,一直久仰您的大名,其实您一直是我们一幼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那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也想问一问,咱们一幼原来名字是海安县实小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更名和搬迁的呢?
其实那个实小幼儿园原址在梅家巷里,地方又小房屋又破,很难满足人们对幼儿入园的需求。1990年县政府决定,把幼儿园从梅家巷搬迁到黎明路25号,命名为海安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原来是这样,那在搬迁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我们分享分享吗?
温馨的故事也太多太多,我就举一个小小的故事吧。因为第一期工程这个地方没有路,路是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那没有路呢,建筑的材料就不能进场,那么我们多方与企业协调,与群众沟通,我们租过路、换过路、帮群众修过路、借过路,终于把第一期工程建好。当时书记、县长来视察这个幼儿园,只好把车子停在苏中大厦门口,走进来看了,验收了,蛮满意的。经过他们的协调,很快地修了一条大路到幼儿园门前。
其实听到这个故事,我们就感觉当年一定是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也谢谢当年的老园长、老教师们一路前行,让我们幼儿园有更好的明天。在您的带领,我们在98年也成功创建了江苏省首批示范园,其实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选择做这样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呢?
91年搬迁到这个地方来了,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通过了南通市优质幼儿园的验收,但是验收的时候我们的创造性游戏搞得特别好,好多姐妹园都来参观。我们就决定用几年的时间趁势而为,创建省示范园。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幼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高质量通过了省级示范园。
听了这样一个故事啊,我们就感受到当年那段光辉的历程,那接下来我也想问一问关于教师专业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民乐队和舞蹈队一直声名远扬,当时是什么样的一种培养模式和生活状态呢?
我们一幼人有一支团结的、肯吃苦的、敢于拼搏的青年教师队伍。我们的口号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于是我们就建立了舞蹈队、民乐队、合唱团。老师排的《唱凤凰》被南通市人民政府邀请为首届国际风筝节的开场舞蹈,老师们深受鼓舞。
我们26位教师的民乐节目在第10个教师节首次公演,震撼全场;我们88个合唱团的教职员工在江苏省农村幼教现场会演唱的《团结就是力量》,场面很鼓舞人的。
所以我们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训练很艰苦,这样的模式把青年教师打造成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队伍。
听了周园长这一番话,我已经感受到了当年前辈的那种力量。那今年是我们幼儿园九十周年,借此机会,我也想作为一个年轻人,问一问周园长,对幼儿园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盼和嘱咐呢?
我们一幼人一直秉承着“团结、拼搏、进取、创新” 的精神,我真诚地祝一幼的青年教师们长江后浪需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愿一幼的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编辑:沈悦